
【法】 draft code
code; statute book
【醫】 code
draft; protocol
【法】 draft
法典草案在漢英法律術語中對應"draft code",指由立法機構或專業團體拟定的系統性法律文本雛形,屬于立法進程中的未定稿階段。其核心特征包括:
法律編纂性質
法典草案是具有完整體系的法律文件初稿,通常按照部門法分類編纂,例如民法典草案(Civil Code Draft)或刑法典草案(Criminal Code Draft)。這種編纂方式繼承自羅馬法傳統,體現大陸法系法典化特征。
立法程式定位
作為立法中間産物,法典草案需經曆"三讀程式":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憲法和法律委員會初審後公開征求意見,司法部進行合憲性審查,最終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此流程符合《立法法》第29條規定。
文本結構規範
參照聯合國國際貿易法委員會立法指南,典型法典草案包含總則、分則、附則三部分,采用"編-章-節-條-款-項"六級結構。例如2020年《民法典草案》共7編1260條,體系覆蓋民事法律關系全領域。
效力層級劃分
根據國務院法制辦公室《立法技術規範》,草案文本中黑體字為強制性條款,宋體字為示範性條款。這種效力标識體系被WTO法律文本草案廣泛采用。
比較法參照
英美法系對應概念為"model code",如美國法學會《模範刑法典》(Model Penal Code)。但法典草案在大陸法系具有更強的立法約束力,其制定需遵循《行政法規制定程式條例》規定的專家論證、公衆聽證等程式。
法典草案是指正在編纂或修訂過程中、尚未正式通過的系統性法律文本。以下是詳細解釋:
法典
指經過系統編纂的綜合性法律文件,涵蓋某一法律領域的核心内容(如民法典、刑法典),具有體系化和權威性特征。
草案
指法律、規章等文本的初步版本,需經過審議、修改和表決後才能生效。具有臨時性和未定稿性質。
全面性
覆蓋特定法律領域的核心内容。例如《民法典草案》包含總則、物權、婚姻家庭等7編,共1260條,涉及民事生活的方方面面。
階段性
需經過立法程式(如征求意見、審議表決)才能成為正式法典。例如2020年民法典草案經全國人大審議後通過。
結構化
通常采用總則與分編結合的形式。總則規定基本原則,分編細化具體規則,體現法律體系的邏輯性。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草案)》是我國首部法典草案,整合了原民法總則、物權法、婚姻法等單行法,曆時多年編纂完成,于2020年正式通過并施行。
如需進一步了解法典草案的具體内容(如民法典各編要點),可參考、8、9的官方解讀。
半體雙晶剝砂面放射性同位素加熱裝置費米子風險賠償封裝軟件格拉赫氏瓣骨肥厚的國會法律回籠貨币貨物監督管理劇場可裝卸式直接存取存儲器空鍊接磷酸高絲氨酸排氣提前羟氧化鉻起貨報告求和校驗确有其事設置可共享的工作簿石墨潤滑料施展收支水手長的副手隨機振動踢石戲脫層外籍居民微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