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計】 addressing mode
【電】 addressing
way; fashion; pattern; system
【計】 action; M; mode
【醫】 mode; modus
【經】 mode; modus; tool
在計算機體系結構與指令集設計中,"定址方式"(Addressing Mode)是機器指令的重要組成部分,用于确定操作數在内存或寄存器中的位置。根據IEEE标準754-2019對計算機指令格式的規範,定址方式直接影響指令執行效率和内存訪問模式,主要分為六大基礎類型:
立即尋址(Immediate Addressing) 操作數直接包含在指令中,如:MOV AX, 05H。這種方式無需内存訪問,但數據範圍受限。
直接尋址(Direct Addressing) 指令包含操作數的物理地址,如:MOV AX, [2000H]。美國國家标準與技術研究院(NIST)指出,這種方式在嵌入式系統中仍被廣泛應用。
寄存器尋址(Register Addressing) 操作數存放在CPU寄存器中,如:MOV AX, BX。根據《計算機組成與設計》(David A. Patterson著),寄存器尋址可提升50%以上的指令執行速度。
間接尋址(Indirect Addressing) 指令給出操作數地址的存儲位置,如:MOV AX, [BX]。國際電氣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指出,這種方式支持動态内存分配。
基址變址尋址(Based Indexed Addressing) 通過基址寄存器與變址寄存器的組合計算地址,如:MOV AX, [BX+SI]。該模式在數組處理中具有顯著優勢。
相對尋址(Relative Addressing) 以程式計數器為基準的偏移量尋址,如:JMP $+10H。根據ACM計算機系統期刊研究,這種模式是實現位置無關代碼的核心機制。
現代處理器如ARMv8架構已發展出複合定址模式,通過融合多種基礎模式提升指令效率。牛津大學計算機實驗室的研究表明,合理的定址方式選擇可使程式性能提升20-40%。
在計算機體系結構中,"定址方式"(Addressing Mode)指CPU尋找操作數或指令所在地址的方法,是計算機指令集架構的核心組成部分。主要分為以下類型:
一、基礎定址方式
二、内存訪問定址方式 3.直接定址:指令中直接給出内存地址(如MOV A,30H),適用于訪問固定内存單元。 4.絕對定址:分為短地址(addr11)和長地址(addr16),後者可訪問更大内存空間。 5.間接定址:通過寄存器間接指向内存地址,如使用@R0、@DPTR(如MOVX A,@DPTR)。這種方式靈活性高,但需兩次訪存。
三、特殊定址方式 6.相對定址:基于程式計數器(PC)的偏移量尋址(如JZ rel),主要用于跳轉指令。 7.基址變址定址:通過基址寄存器(如PC或DPTR)與變址寄存器(A)組合計算地址(如MOVC A,@A+DPTR),常用于查表操作。
技術特點:不同定址方式在指令長度、執行速度和靈活性上存在差異。例如寄存器定址最快(無需訪存),而間接定址支持動态内存訪問但速度較慢。在彙編語言編程中,合理選擇定址方式能顯著提升程式效率。
(可通過訪問豆丁網等來源獲取完整分類和機器碼示例)
邊角格式表觀相對分子質量不變化的補缺術蒼白色熱差示壓力計持械報複赤型雙反式全同立構的磁帶庫二十六酸放射性镓翻譯環境感動性咯肢窩國民生産毛額國民生産總值的估算和尚會刊極限容量抗臭的科佩沙爾試液臨時辦法明星逆流傾析龐加萊變換實際失真度私有土地疼痛性藍腫調節低常魏爾嘯氏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