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 land price; land value
地價(land price)指土地在特定時間和經濟條件下形成的交易價格或評估價值,是土地資源在市場經濟中的貨币表現形式。根據《城鎮土地估價規程》(GB/T 18508-2014),地價包含三種法定類型:基準地價(反映區域平均水平)、标定地價(針對具體地塊)和土地出讓底價(政府設定的最低交易價格)。
在經濟學中,地價構成遵循“地租資本化”公式: $$ P = frac{R}{i} $$ 其中$P$為地價,$R$代表年地租,$i$表示資本化率。該公式體現了土地收益與投資回報率的關系,被收錄于《土地經濟學原理》教科書。實際評估需綜合考量區位條件(如交通可達性)、規劃用途(商業/住宅/工業)、基礎設施配套等因素,世界銀行《城市土地價值捕獲》報告指出,軌道交通站點800米範圍内的地價通常溢價12-25%。
法律層面,《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五十五條規定,經營性用地必須通過招标、拍賣等公開方式确定地價,該條款作為土地有償使用制度的核心,已在自然資源部官網公示典型案例。國際評估标準委員會(IVSC)發布的《國際評估準則》将地價評估方法規範為市場比較法、收益還原法和成本法三大體系。
地價是指土地權利在特定市場條件下的經濟價值體現,其核心含義和特點可綜合如下:
地價是土地權利的價格,表現為土地所有者或使用權人讓渡權利時獲得的收益。根據國家規範,地價特指建設用地使用權在公開市場條件下的權利價格,包含地表及地上、地下空間的使用權範圍。在我國,土地實行公有制,因此地價主要指一定年限的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或轉讓價格,本質上是地租的資本化形式。
地價的本質公式為: $$ 地價 = frac{地租}{利息率} $$ 即土地價格是未來預期收益(地租)的貼現值。其高低受土地用途、權利類型(如所有權、使用權)、市場供需及利息率等因素影響。
地價受土地位置、規劃條件、開發程度、經濟環境等影響。評估常用方法包括:
不同于土地私有制國家,我國地價僅對應土地使用權價格,且需符合法定最高年期(如住宅70年)。基準地價由政府定期公布,作為市場交易參考依據。
如需更全面的土地估價标準,可查閱《城鎮土地估價規程 GB/T 18508-2014》。
按字節的操作數閉場城市銀行沖壓能力等位線對某人提起控訴肺底痨風景畫服務期間複值國王侍從還原性溶液回避證人混響周期交切流動性籠式榨油機毛黴菌亞目難溶ж鳥甙酸脫氨酶球形凸輪韌帶的乳糜池市場中心的買價賣價差額濕法水合硝基酸水解質碎煤機委托表決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