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 morality and practices
ethics; morals; morality
【法】 morality
fashion; prevailing custom
道德風尚在漢英詞典中的核心釋義指特定社會群體中普遍遵循的道德規範與行為風氣,強調集體層面的倫理實踐。其權威解釋及英譯如下:
指社會意識形态中調節人際關系的準則體系,包含善惡評價标準(《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
指特定時期被社會廣泛崇尚的風氣與習俗(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2017)。
二者結合形成"社會普遍踐行的道德習慣與價值取向",如誠信守約、尊老愛幼等群體性行為模式。
強調實際行為規範(《新世紀漢英大詞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側重社會環境中的道德氛圍(《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第9版)。
特指公共領域的道德共識(《漢英大詞典》,上海譯文出版社)。
費孝通在《鄉土中國》中指出,道德風尚依托于社會結構的穩定性,是"禮治秩序"的外化表現(費孝通,1948)。現代語境中,其内涵需結合具體文化背景,如:
權威文獻參考
-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016.
- 惠宇. 新世紀漢英大詞典(第二版).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016.
- 費孝通. 鄉土中國.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1948.
- Hornby, A. S. 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第9版).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8.
道德風尚是描述社會道德整體狀況的綜合概念,其核心含義和特征可從以下四方面展開:
基本定義
道德風尚指一定時期内社會中普遍流行的道德觀念、善惡标準、行為模式和心理習慣的綜合表現。它既包含符合道德規範的良俗(如尊老愛幼),也包含不良風氣(如拜金主義)。這種社會現象反映了個人與集體在道德實踐中的互動關系,具有相對穩定性。
雙重屬性
社會關聯性
不同社會形态和階級對道德風尚的要求存在差異。例如封建社會強調忠孝禮義,而社會主義社會倡導“為人民服務”“大公無私”等新道德标準。其形成依賴于道德教育、法律規範和文化傳承的長期作用。
實踐應用
常用動詞搭配如“樹立良好道德風尚”“弘揚道德風尚”,尤其在精神文明建設中,我國将其視為提升全民道德水平的重要任務。通過《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等政策推動實踐。
現實意義:道德風尚如同社會肌體的“健康指标”,既反映當前道德水平,也指引着群體行為導向。需通過制度建設和教育引導,強化正向風尚的傳播力。
濱程式意義唇向錯位達拉奈丁胺卡因肺循環工程規定管支架含辛茹苦核桃化工單元操作慌張回答監視替續器緊急拘禁令金絲雀基準電源絹絲鋸石術聚十一酰胺纖維克攸地磁儀庫氏杆菌屬慢性甲狀腺炎尿素溶液泵氣泡法氣象站首腦授予采邑水電療法數字脈沖司法管轄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