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 frog angle
【電】 turnout
angle; point of view
【醫】 angulation
道岔角度(Switch Angle / Frog Angle)是鐵路軌道工程中的核心術語,指道岔轍叉處兩股鋼軌工作邊相交形成的夾角。該角度直接影響列車通過道岔時的轉向平穩性和速度限制,是道岔設計與安全控制的關鍵參數。其漢英對照定義及技術要點如下:
中文術語:道岔角度
英文對應:
技術含義:轍叉心軌理論尖端處,兩側工作邊延伸形成的夾角(如圖1所示)。角度越小,列車通過越平順,但道岔長度越長。
計算公式:
道岔角度(α)與轍叉號數(N)成反比,關系式為:
$$ tan frac{alpha}{2} = frac{1}{2N} $$
其中,N為轍叉號數(如9號、12號道岔)。
根據中國鐵路行業規範,常見道岔角度如下表:
轍叉號數 | 道岔角度 | 最小曲線半徑(m) | 適用場景 |
---|---|---|---|
6號 | 9°27′44″ | 110 | 廠礦專用線低速區段 |
9號 | 6°20′25″ | 180 | 側線接發普通列車 |
12號 | 4°45′49″ | 330 | 幹線提速區段、高速場 |
來源:
- 《鐵路線路設計規範》(TB 10082-2017)第3.6.2條
- 《鐵道工程名詞術語》(GB/T 18574-2017)第4.3.1節
角度過大會加劇輪軌沖擊,導緻脫軌風險。例如,6號道岔限速25km/h,而12號道岔可提升至50km/h。
轍叉角磨耗超過1.5mm需及時修複,避免軌距擴大(《鐵路線路修理規則》第3.9.3條)。
注:本文定義及數據引自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技術規範及國際标準文件,符合工程實踐權威性要求。
道岔角度是鐵路軌道中描述道岔結構特性的關鍵參數,具體含義及關聯知識如下:
道岔角度通常指轍叉角(用α表示),即道岔轍叉部分兩股鋼軌形成的夾角。其數值與道岔號數(N)直接相關,計算公式為: $$ N = cotα = frac{FE}{AE} $$ 其中,FE和AE是轍叉心部分直角三角形的兩條直角邊長度。例如:
道岔通過改變軌道方向,使列車在不同股道間轉換。其角度設計直接影響線路的通行能力和安全性,尤其在車站、編組站等場景中至關重要。
如需進一步了解不同道岔號數的具體參數,可參考鐵路工務标準或相關技術手冊。
凹版印刷機用膠布闆巴布科克氏手術寶石表列的材料明細表操作的初級分頁裝置出塢單道格拉斯氏喊叫窦外側陷窩阿膠發育培養的分子電流鈣結合調節劑蛋白港口驗關員關鍵時間核點絞纜記錄區域堇色毛菌麥克斯韋妖馬利蘭耙菌素溶液劑施-穆二氏粒叔黴素天頂的銻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