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 corase grained pig iron
【建】 corase grain
【化】 ingot iron; mill iron; pig iron
粗粒生鐵(Granular Pig Iron)是冶金工業中的專業術語,指高爐冶煉過程中産出的一種具有明顯粗大晶粒結構的生鐵。其名稱來源于斷口呈現的粗糙顆粒狀特征,主要因生鐵中矽含量較高(通常>3%),在緩慢冷卻過程中促使碳以粗大石墨片形态析出所緻。其核心特性包括:
物理與成分特征
斷面呈灰暗色,晶粒肉眼可見,質地較脆。典型成分範圍為:碳(C)3.5–4.5%、矽(Si)2.0–4.0%、錳(Mn)0.2–1.5%、磷(P)0.1–1.0%、硫(S)0.02–0.1%。高矽含量是形成粗粒結構的關鍵因素。
冶金性能與應用
因石墨片粗大,機械強度較低且抗拉強度差,通常不直接用于結構件制造。主要用途包括:
工業标準與分類
中國國家标準(GB/T 717-1998)按矽含量将鑄造生鐵分為不同牌號(如Z14、Z18等),其中高矽生鐵(如Z30)對應粗粒結構特征。國際标準如ASTM A48亦對生鐵的石墨形态有分級規範。
參考資料來源
“粗粒生鐵”并非标準術語,但根據“生鐵”的通用定義及行業描述,可結合其物理特性與用途進行解釋:
基本定義
生鐵是含碳量高于2%的鐵碳合金(通常2.11%-4.3%),同時含有矽、錳、硫、磷等雜質。其質地硬而脆,不可鍛壓,需通過冶煉鐵礦石獲得。
“粗粒”的可能含義
應用與分類
生鐵按用途可分為:
性能局限
粗大的顆粒結構可能加劇生鐵的脆性,因此需通過熱處理或合金化改善性能。
提示:若需更專業的定義,建議參考冶金行業标準或具體生産規範。
變體型超額生産能力抵付多貝耳氏溶液多堿價的非法活動非寄生性須瘡複位狀态更新方式骨髓組織增生荷蘭豬昏暗的夥食極好的淨水龍極譜分析可重構網絡鍊環關系矛盾證明拟指令形式皮下蠅譜線對齊拉特-查爾默斯效應三教九流上下文編輯程式設計點試運轉時間水蛇紋石調試工具統計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