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常山英文解釋翻譯、白常山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醫】 Mossaenda divaricata Hutch.
分詞翻譯:
白的英語翻譯:
clear; free of charge; in vain; pure; white; whiteness
【化】 leuco-; leuko-
【醫】 albo-; leuco-; leuk-; leuko-
常的英語翻譯:
constant; frequent; ordinary
山的英語翻譯:
hill; mount; mountain
【醫】 mons
專業解析
白常山(Bái Chángshān)是傳統中醫藥學中的一味草藥,具有特定的植物學特征和藥用價值。以下從漢英詞典角度對其詳細解釋:
一、中文定義與英文對應
白常山
- 中文釋義:指虎耳草科植物常山(Dichroa febrifuga)的幹燥根,或指茜草科植物玉葉金花(Mussaenda pubescens)的根。兩者均具藥用價值,但後者在部分地區亦被稱為“白常山”。
- 英文翻譯:
- 植物學名:
- Dichroa febrifuga(常山)
- Mussaenda pubescens(玉葉金花)
- 通用名:
- White Chang Shan(直譯)
- Antifeverile Dichroa Root(藥用常山根)
- Buddha's Lamp Root(玉葉金花根的俗名)
二、植物特征與藥用部位
-
常山(Dichroa febrifuga)
- 形态:落葉灌木,葉對生,圓錐花序頂生,花藍紫色。
- 藥用部位:幹燥根(斷面黃白色,味苦)。
- 功效:截瘧、湧吐痰涎,主治瘧疾、胸膈痰飲。
-
玉葉金花(Mussaenda pubescens)
- 形态:藤狀灌木,葉卵狀披針形,萼片擴大為白色葉狀苞片。
- 藥用部位:根(部分地區代“常山”使用)。
- 功效:清熱解毒、利濕消腫,治感冒、咽喉腫痛。
三、名稱來源與混淆辨析
- “白”字釋義:指藥材斷面顔色(黃白色)或玉葉金花白色苞片的視覺特征。
- 混淆提示:
- 《中國藥典》以常山(Dichroa febrifuga)為正品;
- 地方習用品玉葉金花根在廣東、福建等地稱“白常山”,需區分使用。
四、權威文獻參考
- 《中藥大辭典》(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 定義白常山為常山的幹燥根,性味苦辛寒,歸肺、肝經。
- 《中華本草》(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編)
- 收錄玉葉金花根作“白常山”的地方用藥記錄,強調其地方标準差異。
- 《Flora of China》(科學出版社)
- 确認Dichroa febrifuga與Mussaenda pubescens的植物學分類及分布。
五、文化關聯
李時珍《本草綱目》載:“常山有黑白二種,白者入藥為勝”,反映古人以色辨藥的傳統認知。
(注:因搜索結果未提供可驗證的線上鍊接,文獻來源僅标注權威出版物名稱及編號,未添加超鍊接。)
網絡擴展解釋
白常山是一種中藥材,其名稱源于其斷面呈白色的特征,外形與常山相似,但來源和藥性存在差異。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來源與植物特征
白常山為茜草科植物玉葉金花(Mussaenda pubescens)或展枝玉葉金花的幹燥根。植物形态為常綠攀援灌木,高可達5米,葉片對生或輪生,卵狀披針形,表面有稀疏白柔毛,背面密被柔毛。主産于四川、廣西、福建等地。
二、藥材性狀
- 外觀:主根粗直或彎曲,直徑6-20毫米,表面灰棕色,具不規則裂紋;斷面黃白色或淡黃色,皮部厚,中心白色(區别于常山的黃白色斷面)。
- 質地:質堅硬,鮮時皮部易剝離,富含粘質;氣微,味淡。
三、功效與主治
- 功能:解熱抗瘧。
- 主治:瘧疾(需配伍其他抗瘧藥物使用)。
- 性味歸經:性寒,味苦,有毒;歸肝、脾經。
四、用法與注意事項
- 用法用量:内服煎湯,6-10克;炮制時需姜汁炒焦以減毒。
- 注意事項:因有毒,需嚴格遵醫囑使用,避免過量或長期服用。
五、與常山的區别
白常山與常山(虎耳草科植物)名稱相近,但二者為不同科屬:
- 常山:來源虎耳草科,斷面黃白色,功效為湧吐痰涎、截瘧;
- 白常山:來源茜草科,斷面白色,專攻解熱抗瘧。
白常山以根入藥,核心用途為瘧疾治療,其名稱、性狀和毒性需特别注意。臨床應用時需結合炮制減毒,并與其他藥物配伍增強療效。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超分子方法二丙氧基甲烷負債總額對淨值的比率概括損失幹經高溫電離根鑽管縫管橋谷麸蛋白哈弗氏管橫街貨車公司提單交流抹除進程指令徑股指數玫瑰水蒙蒙亮默示意思表示幕的硼氣烷平闆色譜法普通專利曲馬唑嗪人工阿米巴榮譽學位杓狀軟骨切迹砂心破裂違法契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