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英詞典

大黃酸蒽甙英文解釋翻譯、大黃酸蒽甙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醫】 anthraglucorhein

分詞翻譯:

大黃酸的英語翻譯:

【化】 parietic acid; rhein; rheinic acid
【醫】 chrysophanic acid; chrysophanol; rheic acid; rhein; rumicin

蒽甙的英語翻譯:

【醫】 anthra-glucoside; anthracene glycoside

專業解析

大黃酸蒽甙(Dàhuáng Suān Ēn Dài)是一種存在于傳統中藥大黃(Rheum palmatum L. 等品種)根莖中的天然蒽醌類衍生物,屬于蒽甙(Anthraquinone Glycosides)的一種。其核心成分是大黃酸(Rhein)與糖基結合形成的苷類化合物。

  1. 術語定義與化學本質:

    • 中文名:大黃酸蒽甙。其中“大黃酸”指其苷元(Aglycone)部分,“蒽甙”表明它是蒽醌(Anthraquinone)母核結構的糖苷化合物。
    • 英文名:Rhein Anthrone Glycoside 或更具體地指含有大黃酸苷元的蒽醌苷類成分。在植物化學和藥理學文獻中,常具體指代如Rhein-8-O-β-D-glucoside 等特定化合物。
    • 化學結構:由大黃酸(一種羟基蒽醌酸)作為苷元,通過糖苷鍵(通常是氧苷鍵)與一個或多個單糖(如葡萄糖)連接而成。這種結構使其兼具親水性和一定的親脂性,影響其吸收、代謝和生物活性。
  2. 來源與存在:

    • 主要來源于蓼科植物掌葉大黃(Rheum palmatum)、唐古特大黃(Rheum tanguticum)或藥用大黃(Rheum officinale)的幹燥根及根莖。這些是中藥“大黃”的正品來源。
    • 在大黃中,蒽醌類成分(包括遊離蒽醌和蒽甙)是其發揮瀉下作用的主要活性物質,大黃酸蒽甙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
  3. 藥理作用與功效(基于傳統應用與現代研究):

    • 瀉下通便:大黃酸蒽甙本身通常無直接瀉下活性。口服後,大部分未被小腸吸收,到達大腸,在腸道菌群作用下水解,釋放出具有活性的苷元大黃酸(或其還原形式大黃酸蒽酮)。這些苷元刺激大腸黏膜,增加腸蠕動并抑制水分吸收,從而産生緩瀉作用。這是大黃作為瀉藥的核心機制之一。
    • 抗菌抗炎:大黃酸及其苷類成分被證明具有一定的抗菌(如對金黃色葡萄球菌、鍊球菌等)和抗炎活性,可能參與大黃清熱解毒功效的發揮。
    • 其他潛在活性:現代研究還探索了大黃酸及其衍生物在抗氧化、調節腸道菌群、保護腎功能、抗腫瘤等方面的潛在作用,但這些研究多聚焦于苷元大黃酸或總蒽醌提取物,具體到大黃酸蒽甙的研究相對較少且機制仍在深入中。
  4. 應用與注意事項:

    • 臨床應用:作為大黃藥材整體成分的一部分,用于治療便秘(尤其熱結便秘)、實熱亢盛、目赤咽痛、腸癰腹痛、瘀血經閉、濕熱黃疸等證候。瀉下作用需在複方中合理配伍并控制劑量。
    • 注意事項:長期或過量使用含蒽醌苷類(包括大黃酸蒽甙)的瀉藥可能導緻電解質紊亂(如低鉀血症)、結腸黑變病、藥物依賴性便秘等不良反應。孕婦、哺乳期婦女、脾胃虛寒者慎用或禁用。

參考文獻來源:

  1. 國家藥典委員會. (2020).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一部. 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定義、來源、标準)
  2. 肖培根 主編. (2002). 《新編中藥志》第一卷. 化學工業出版社. (來源、成分、傳統應用)
  3. 陳奇 主編. (2006). 《中藥藥理學》. 人民衛生出版社. (藥理作用、機制、應用、注意事項)
  4. K. Liu, et al. (2019). Rhein: A Review of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Evidence-Based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 (藥理活性綜述)

網絡擴展解釋

大黃酸蒽甙是一種蒽醌苷類化合物,主要存在于大黃等中藥中,具有顯著的藥理活性。以下從結構、來源、作用機制三個方面綜合說明:

  1. 基本定義與結構
    大黃酸蒽甙(Anthraglucorhein)是由大黃酸(Rhein)與糖基結合形成的蒽醌苷類物質。其結構中的糖基(如葡萄糖)通過苷鍵與大黃酸的羟基連接,形成水溶性較強的苷類化合物,便于在體内運輸。

  2. 來源與代謝
    主要來源于大黃等蓼科植物,是大黃瀉下作用的關鍵成分之一。蒽甙本身需經腸道細菌代謝,水解為遊離的苷元(如大黃酸蒽酮),才能發揮活性。研究顯示,大黃酸蒽酮-8-葡萄糖甙(8-GRA)及其分解産物是直接刺激大腸運動的有效成分。

  3. 藥理作用與機制

    • 瀉下作用:通過刺激大腸黏膜下神經叢,增強腸蠕動,并增加腸内水分,促進排便。
    • 代謝路徑:部分蒽甙在小腸吸收後經肝髒轉化,再作用于大腸;另一部分直接被腸道細菌水解為活性苷元。
    • 作用特點:需6-8小時起效,因涉及腸道菌群代謝及多環節傳遞,與直接刺激腸道的化學瀉藥不同。

大黃酸蒽甙是大黃瀉下作用的核心物質,其活性依賴于糖基保護和腸道菌群的代謝轉化,體現了中藥成分的複雜作用機制。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安裝接頭膀胱損傷表觀摩爾質量冰蟠管産業工人沉清桶多數決定原則二溴化三甲胂非毛細活性的分擔訟費固有方法含鐵酶減退期剿滅警鈴良種的漏壺模數轉換牛皮膠粉胚細胞破壞性崩潰人工操作圖形顯示面闆商品交易會聲單應答計算機身體的雙方的意識能力太陽穴的外側嵴未決隊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