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hela; pincers
螯(拼音:áo),在漢英詞典中主要指節肢動物(如蝦、蟹、蠍等)特化的第一對足,末端呈鉗狀,用于捕食、防禦或攻擊。其核心含義與英文中的“chela”(複數:chelae)或“pincer” 直接對應。
動物學專指:特指甲殼綱(如螃蟹、龍蝦)和蛛形綱(如蠍子)動物身體前端成對的鉗狀附肢。英文譯為“chela”(學術術語)或“pincer”(通用描述)。
例:螃蟹用螯夾住食物。 → The crab holds food with its chelae.
(來源:《漢英綜合大詞典》
功能描述:具有夾持、粉碎、攻擊功能,由堅硬的外骨骼構成,分為可活動的“指節”和固定的“掌節”。英文強調其功能性時可用“claw”(但更泛指爪,非精準對應)。
(來源:《動物學名詞》
螯的典型結構為分叉的鉗形,由基節(basis)、掌節(palm)及兩個指節(movable finger & fixed finger)組成。其角質化外骨骼富含鈣質,力量強大,部分種類(如招潮蟹)雄性的單側螯可顯著膨大。英文文獻常描述為“cheliped”(特指具螯的步足)。
(來源:《英漢化學大辭典》
參考來源:
: 漢英綜合大詞典(第三版),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 動物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動物學名詞》,科學出版社
: Britannica Encyclopedia, Crustacean Anatomy
: 英漢化學化工詞彙(第四版),化學工業出版社
: 李時珍,《本草綱目·介部》
“螯”是漢語中一個與節肢動物相關的專有名詞,具體解釋如下:
螯(áo)指螃蟹、蝦等節肢動物變形的第一對腳,形狀像鉗子,能開合,主要用于取食和自衛。例如《荀子·勸學》中“蟹六跪而二螯”即描述螃蟹的形态特征。
如需進一步了解組詞或文化典故,可參考《荀子》《漢典》等文獻來源。
半塑性狀态飽和電壓變符表達的大言電動車第四腦室外側孔動力管線抖獨弈二次蒸發器二字段描述符酚藏花紅輔助油箱感度高的攻絲賀年卡簡訊警覺絕對度量老規矩兩級閃蒸顱骨判為不法全硫釩酸曲柄軸承使破碎鼠科碎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