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 external liquidity
external; foreign
【法】 liquidity
對外清償能力(External Solvency)指一個國家或經濟實體在國際經濟交往中,使用外彙儲備或其他國際支付手段按時足額償還外債及履行其他對外支付義務的能力。該概念在漢英詞典中常譯為"external debt repayment capacity"或"international payment solvency",核心包含三個要素:
外彙儲備充足性:央行持有的外币資産規模需覆蓋短期外債,國際貨币基金組織建議外彙儲備應至少滿足3個月進口需求。根據世界銀行《全球債務統計報告》,2023年新興市場國家平均外儲覆蓋率降至109%,低于150%的安全阈值。
國際收支平衡度:經常賬戶與資本賬戶的綜合差額需保持可持續性。以中國為例,2024年國家外彙管理局數據顯示,貨物貿易順差占GDP比重維持在2.1%,構成對外支付的基礎保障。
債務期限結構:短期外債占比不宜超過外彙儲備的60%。國際清算銀行(BIS)2025年最新預警顯示,部分發展中國家短期外債/外儲比率已突破80%警戒線。
該指标的計算公式為: $$ text{對外清償比率} = frac{text{外彙儲備總額}}{text{短期外債餘額 + 當期到期長期外債}} times 100% $$ 世界銀行認定該比率達到100%為安全基準。
對外清償能力,通常指一國在國際經濟活動中履行對外債務和支付義務的綜合能力,與國際清償能力概念高度重合。以下是詳細解釋:
對外清償能力指一國貨币當局可直接或間接調動的、用于平衡國際收支逆差和償還外債的國際流通資産總和。其核心功能包括平衡國際收支、穩定彙率及應對突發性國際支付需求。
狹義(第一線儲備)
• 官方直接掌控的資産:包括黃金儲備、外彙儲備、IMF特别提款權(SDRs)及儲備頭寸。
• 特點:高流動性,可直接用于國際支付。
廣義(第二線儲備)
• 擴展資源:涵蓋從國外借入的外彙儲備、商業銀行短期外彙資産、官方/私人中長期海外投資(如債券、股票)。
• 特點:需通過市場轉化或政策協調才能動用。
反映一國對外清償能力強弱的主要标志包括:
需注意與企業層面“清償能力”的差異:後者多指企業用利潤、折舊費等償還債務的能力(如提及的借款償還期),而對外清償能力特指國家層面的國際支付保障能力。
提示:如需了解具體國家的對外清償能力評估方法,可參考IMF發布的《國際收支手冊》或各國央行披露的國際儲備數據。
班主任保征債權閉環追蹤嘲罵聲程式設計問題處理系列電濾塵器低層多組信息分子間氫鍵麸酪蛋白骨化過度互連電路甲碘布┳絞碎器甲烯敵稗機床保養靜特諾皂苷元脊丘側束角鬥絕對常數抗風濕靈六十分之一名字項青少年警察訓練學校三軸電纜市場索賠雙目檢眼鏡水冷法外部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