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 external liquidity
external; foreign
【法】 liquidity
对外清偿能力(External Solvency)指一个国家或经济实体在国际经济交往中,使用外汇储备或其他国际支付手段按时足额偿还外债及履行其他对外支付义务的能力。该概念在汉英词典中常译为"external debt repayment capacity"或"international payment solvency",核心包含三个要素:
外汇储备充足性:央行持有的外币资产规模需覆盖短期外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建议外汇储备应至少满足3个月进口需求。根据世界银行《全球债务统计报告》,2023年新兴市场国家平均外储覆盖率降至109%,低于150%的安全阈值。
国际收支平衡度:经常账户与资本账户的综合差额需保持可持续性。以中国为例,2024年国家外汇管理局数据显示,货物贸易顺差占GDP比重维持在2.1%,构成对外支付的基础保障。
债务期限结构:短期外债占比不宜超过外汇储备的60%。国际清算银行(BIS)2025年最新预警显示,部分发展中国家短期外债/外储比率已突破80%警戒线。
该指标的计算公式为: $$ text{对外清偿比率} = frac{text{外汇储备总额}}{text{短期外债余额 + 当期到期长期外债}} times 100% $$ 世界银行认定该比率达到100%为安全基准。
对外清偿能力,通常指一国在国际经济活动中履行对外债务和支付义务的综合能力,与国际清偿能力概念高度重合。以下是详细解释:
对外清偿能力指一国货币当局可直接或间接调动的、用于平衡国际收支逆差和偿还外债的国际流通资产总和。其核心功能包括平衡国际收支、稳定汇率及应对突发性国际支付需求。
狭义(第一线储备)
• 官方直接掌控的资产:包括黄金储备、外汇储备、IMF特别提款权(SDRs)及储备头寸。
• 特点:高流动性,可直接用于国际支付。
广义(第二线储备)
• 扩展资源:涵盖从国外借入的外汇储备、商业银行短期外汇资产、官方/私人中长期海外投资(如债券、股票)。
• 特点:需通过市场转化或政策协调才能动用。
反映一国对外清偿能力强弱的主要标志包括:
需注意与企业层面“清偿能力”的差异:后者多指企业用利润、折旧费等偿还债务的能力(如提及的借款偿还期),而对外清偿能力特指国家层面的国际支付保障能力。
提示:如需了解具体国家的对外清偿能力评估方法,可参考IMF发布的《国际收支手册》或各国央行披露的国际储备数据。
安全门被动性白细胞增多北极圈本地回应胆总管对端缝术等分子量蛋白低温等离子体断流栓多重处理系统方括号法制史风情铬肠线格言工程计算观测机后叶激素运载蛋白简要声明篮式倾卸器柠檬酸循环羟苯丙酯切齿青霉素G蠕变曲线视频介面配接器停气比同班同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