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frangula
【医】 ohm
buckthorn; cascara; ceanothus
【医】 Rhamnus dahurica Pall.
hull; husk; leather; naughty; peel; skin; surface; tegument
【医】 commune integumentum; Cort.; cortex; cortices; cutis; derm; derma-
dermat-; dermato-; dermo; integument; integumentum; skin
欧鼠李皮 (Fringtree Bark / Frangula Bark) 指鼠李科植物欧鼠李 (Rhamnus frangula L., 同义名 Frangula alnus Mill.) 的干燥茎皮或根皮。它是欧洲传统草药和现代植物药中的重要原料,主要以其缓泻作用闻名。
植物来源与定义: 欧鼠李皮来源于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欧鼠李。在汉英词典中,其标准英文对应名称为Frangula Bark (更强调其属名 Frangula),也常被称为Alder Buckthorn Bark (基于其俗名) 或Glossy Buckthorn Bark。 其拉丁学名 Rhamnus frangula L. 或 Frangula alnus Mill. 是国际通用的植物学标识。
关键活性成分: 欧鼠李皮的主要活性成分是蒽醌苷类化合物 (Anthranoids),其中以葡糖苷 (Glucofrangulins) 和欧鼠李苷 (Frangulins) 最为重要。 这些成分在肠道内被细菌代谢为活性形式(如大黄酸蒽酮 Rheinanthrone),刺激结肠蠕动,产生缓泻效果。新鲜树皮含有刺激性较强的蒽醌衍生物,因此药材通常需经过至少一年的陈化 (Aging/Storage) 或热处理 (Heat Treatment) 以降低其刺激性并增强缓泻作用。
药理作用与用途: 欧鼠李皮被归类为刺激性泻药 (Stimulant Laxative)。其主要药理作用是:
用法与注意事项:
权威参考来源:
关于“欧鼠李皮”的详细解释如下:
欧鼠李皮是鼠李科植物欧鼠李(学名:Rhamnus frangula L.)的干燥树皮。原产于欧洲、苏联(现俄罗斯及中亚地区),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也有分布。其英文名为“Frangula”,与美鼠李皮(产自北美)属于同科不同种的植物。
润肠通便
主要用于习惯性便秘和腹痛,其树皮需干燥储存至少1年后使用。新鲜树皮因泻下作用过强(可能引发呕吐、腹痛),需经陈化或加热处理以降低刺激性。
药理作用:含蒽醌类化合物,刺激肠道蠕动,但作用较温和,曾作为大黄的替代品。
其他应用
欧鼠李皮在西方传统医学中应用较早,而亚洲地区(如中国新疆)也有少量分布,但中药典籍主要记载的是其他鼠李属植物(如达乌里鼠李)的树皮。
如需更完整的植物学信息或化学研究,可参考权威药学数据库或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