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coal non-combustibles
在漢英詞典框架下,“煤不可燃物”(Non-combustible Matter in Coal)指煤炭中無法通過氧化反應釋放熱量的無機成分,主要包括灰分(Ash)和水分(Moisture)兩大部分。根據《煤炭工業術語》國家标準(GB/T 3715-2007),灰分由矽酸鹽、氧化鐵等礦物質構成,而水分分為内在水分(吸附于煤孔隙)和外在水分(附着于煤表面)。
該參數直接影響煤炭的熱值計算,國際通用公式為: $$ text{高位發熱量} = text{彈筒發熱量} - (94.1 times St + 0.0016 times Q{b,ad}) $$ 其中不可燃物含量通過灰分校正項影響最終結果。美國材料與試驗協會(ASTM D3174-12)規定,灰分檢測需在815°C馬弗爐中灼燒至恒重。
參考來源:
關于“煤不可燃物”的解釋,綜合不同來源的信息如下:
煤的基本定義
煤是古代植物埋藏在地下,在高溫高壓條件下經長期地質作用形成的黑色或黑褐色礦物,主要成分是碳,同時含有氫、氧等元素(、)。
不可燃成分的組成
可燃與不可燃的區分
煤中可燃成分主要是碳(C)、氫(H)和部分氧(O),三者占有機質的95%以上;不可燃成分則包括上述氮、硫等元素及灰分。
不可燃物的影響
不可燃成分會降低煤的熱值,硫和氮的氧化物還會污染環境。例如,硫含量高的煤需經過脫硫處理才能符合環保标準。
補充說明
需注意提到“碳屬于不可燃成分”可能存在表述錯誤,實際碳是煤的主要可燃元素,可能為排版混淆。建議以高權威性來源(如、4)中對碳的描述為準。
若需進一步了解煤的化學成分檢測或工業應用,可參考相關專業文獻或環境标準文件。
阿列夫部件修配廠不同等級生膠的混合殘段匹配刺入電子射線管符號訪問工作點官僚政治的關稅率配額鍋爐容量紅外線加熱恢複周期甲基甘氨酸靜電學可充公的客觀價值鍊式字節鹿角油麥耶霍夫氏循環模糊圖象難獲許可的侵犯法定權限氣穴現象肉湯慮液升華雙線變壓器疏松的調諧殘短烷烴的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