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infrared heating
infrared; infrared ray
【化】 infrared ray; ultra-red ray
【醫】 infra-red light; infrared; infrared rays; ultra-red; ultra-red rays
cook; heat; heating
【化】 heating
【醫】 firing; heating
紅外線加熱(Infrared Heating)指利用波長介于0.76μm至1000μm的電磁波(紅外輻射)直接傳遞熱能至物體表面的技術。其核心原理是紅外線被物體吸收後轉化為分子振動能,從而實現高效、定向的加熱效果,區别于傳統對流加熱的空氣介質傳熱方式。
術語解析與原理
根據《英漢機電工程詞典》,"紅外線加熱"對應英文術語為"Infrared Heating",強調其通過電磁輻射傳熱的本質。當紅外線照射物體時,匹配物體分子共振頻率的波長會被選擇性吸收,直接提升物體内部溫度(如人體對遠紅外線的熱感)。該技術能量轉化效率可達80%以上,因減少空氣熱損耗而顯著節能。
應用場景與技術優勢
權威參考來源
紅外線加熱是一種通過紅外線輻射傳遞熱能的非接觸式加熱技術,其核心在于物體對特定波長紅外線的吸收與能量轉換。以下是詳細解釋:
電磁波傳熱
紅外線作為電磁波(波長約0.75μm~1000μm),以輻射形式傳遞能量。當紅外線照射到物體表面時,部分被反射,部分穿透物體,剩餘部分被吸收。
分子共振效應
當紅外線波長與物體分子吸收波長匹配時,分子發生劇烈振動或旋轉,産生熱能,從而實現加熱。這一過程稱為“共振加熱”。
穿透性與熱擴散
紅外線具有穿透性,能使物體内部直接受熱,形成由内向外的溫度梯度,加速熱量擴散和水分蒸發。
波長劃分
根據波長分為近紅外(0.75~2.5μm)、中紅外(2.5~25μm)、遠紅外(25~1000μm),不同波長適用于不同材料(如遠紅外多用于塑料、塗料等)。
吸收率與反射率
加熱效率取決于物體對紅外線的吸收率,而吸收率受材料類型、表面狀态及紅外源波長影響。例如,非透明材料的穿透率趨近于零,能量主要通過吸收轉化。
紅外線加熱廣泛應用于以下場景:
工業紅外加熱器常用波長為2~20μm,其輻射能量與溫度相關,高溫(如2000℃)可産生短波紅外,低溫則以遠紅外為主。
如需進一步了解特定行業應用或技術細節,可參考儀器網或宇成電熱的專業資料。
草酸鹽成組抽樣單位反應時峰值負荷隔給付之訴共凝集固定螺栓合并标準差磺苄西林環杓後肌交際應酬費結構存儲器解剖的屍體近期交貨技術訓練絕對機密髁間線蓼科六○六履行的訴訟明智的政策凝聚農業現代化前驅期确認銷貨單熱解消除身體強直索引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