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耶霍夫氏循環英文解釋翻譯、麥耶霍夫氏循環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醫】 Meyerhof cycle
分詞翻譯:
麥的英語翻譯:
wheat
霍的英語翻譯:
quickly; suddenly
夫的英語翻譯:
goodman; husband; sister-in-law
氏的英語翻譯:
family name; surname
循環的英語翻譯:
cycle; recur; circle; rotate; circulation; repetition; revolution
【計】 DO-loop; for-loop; loop; unwinding
【化】 recirculate
【醫】 circuIation; cycle
【經】 cycle; revolving; rotation
專業解析
麥耶霍夫氏循環(Meyerhof Cycle),在生物化學領域特指糖酵解(Glycolysis)過程中,從2,3-二磷酸甘油酸(2,3-Bisphosphoglycerate, 2,3-BPG)生成丙酮酸(Pyruvate) 的一系列酶促反應步驟。它是糖酵解途徑的後半段關鍵部分,以德國生物化學家奧托·麥耶霍夫(Otto Meyerhof)的名字命名,因其在闡明該代謝途徑中的突出貢獻而獲諾貝爾獎。
其詳細含義與過程如下:
-
生化定位與核心功能
- 麥耶霍夫氏循環承接糖酵解前半段(從葡萄糖到果糖-1,6-二磷酸),專注于将三碳糖(甘油醛-3-磷酸和二羟丙酮磷酸的轉化産物)進一步降解。
- 核心功能 是将甘油醛-3-磷酸(Glyceraldehyde-3-phosphate, G3P) 氧化并轉化為丙酮酸,同時通過底物水平磷酸化産生ATP(腺苷三磷酸)和NADH(還原型煙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這是細胞在無氧或有氧條件下獲取能量的關鍵步驟。
-
關鍵反應步驟(從G3P開始)
- 甘油醛-3-磷酸的氧化與磷酸化:在甘油醛-3-磷酸脫氫酶(Glyceraldehyde-3-phosphate dehydrogenase) 催化下,G3P被氧化(脫氫),同時被無機磷酸(Pi)磷酸化,生成1,3-二磷酸甘油酸(1,3-Bisphosphoglycerate, 1,3-BPG)。此反應産生1分子NADH(需NAD⁺作為輔酶)。
- ATP的生成(第一次底物水平磷酸化):磷酸甘油酸激酶(Phosphoglycerate kinase) 催化1,3-BPG的高能磷酸基團轉移給ADP,生成3-磷酸甘油酸(3-Phosphoglycerate, 3-PG) 和1分子ATP。
- 磷酸基團轉移:磷酸甘油酸變位酶(Phosphoglycerate mutase) 将3-PG的磷酸基團從C3位轉移到C2位,生成2-磷酸甘油酸(2-Phosphoglycerate, 2-PG)。
- 脫水反應:烯醇化酶(Enolase) 催化2-PG脫水,生成高能磷酸化合物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hosphoenolpyruvate, PEP)。
- ATP的生成(第二次底物水平磷酸化):丙酮酸激酶(Pyruvate kinase) 催化PEP的高能磷酸基團轉移給ADP,生成丙酮酸(Pyruvate) 和1分子ATP。這是麥耶霍夫氏循環的終産物。
-
生理意義與能量産出
- 在麥耶霍夫氏循環中,每分子G3P(即半分子葡萄糖)被代謝為丙酮酸,淨産生2分子ATP(扣除前期投入的ATP後)和1分子NADH。
- 此循環是細胞質中快速産生ATP的主要途徑之一,尤其在缺氧(無氧糖酵解)時,丙酮酸可被進一步還原為乳酸或乙醇以再生NAD⁺,維持循環持續進行。
- 在有氧條件下,丙酮酸進入線粒體參與三羧酸循環(TCA cycle)徹底氧化,NADH則通過電子傳遞鍊産生更多ATP。
命名來源:
“麥耶霍夫氏”源于德國生物化學家奧托·弗裡茨·麥耶霍夫(Otto Fritz Meyerhof, 1884–1951)。他與英國科學家阿奇博爾德·希爾(Archibald V. Hill)因對肌肉中糖代謝和乳酸産生研究的卓越貢獻,共同獲得了1922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麥耶霍夫的工作極大地推進了人們對糖酵解途徑(包括以其名字命名的後半段循環)的理解。
參考來源:
- Berg, J. M., Tymoczko, J. L., Gatto, G. J., & Stryer, L. (2015). Biochemistry (8th ed.). W. H. Freeman. Chapter 16: Glycolysis and Gluconeogenesis. (權威生物化學教材,詳細闡述糖酵解全過程,包括麥耶霍夫貢獻的關鍵步驟)
- Nelson, D. L., & Cox, M. M. (2017). Lehninger Principles of Biochemistry (7th ed.). W. H. Freeman. Chapter 14: Glycolysis, Gluconeogenesis, and the 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 (另一經典生物化學教材,對糖酵解機制及能量學有深入描述)
- 王鏡岩, 朱聖庚, 徐長法. (2002). 生物化學 (第三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8章 糖代謝. (國内權威生物化學教材,包含糖酵解的中文詳細論述及麥耶霍夫循環的概念)
網絡擴展解釋
麥耶霍夫氏循環(Meyerhof cycle)是生物化學中的一個代謝循環,與糖酵解(glycolysis)過程密切相關。該名稱源于德國生理學家奧托·麥耶霍夫(Otto Meyerhof),他因對肌肉中乳酸代謝的研究獲得192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核心概念解釋:
-
代謝定位
該循環屬于無氧糖酵解的一部分,主要描述葡萄糖分解為丙酮酸後,在缺氧條件下進一步轉化為乳酸的過程。此過程在劇烈運動的肌肉細胞中常見,用于快速生成ATP。
-
關鍵步驟
麥耶霍夫氏循環與“乳酸循環”(Cori cycle)相關,但更側重于細胞内乳酸的産生與再利用。例如:
- 丙酮酸在乳酸脫氫酶催化下還原為乳酸;
- 同時再生NAD⁺,維持糖酵解的持續進行。
-
生理意義
該循環幫助生物體在缺氧時通過無氧呼吸産生能量,但乳酸積累可能導緻肌肉疲勞。後續乳酸可通過血液循環轉運至肝髒重新轉化為葡萄糖(即Cori循環)。
補充說明:
- 術語“Meyerhof cycle”在部分文獻中可能特指麥耶霍夫團隊提出的具體反應模型,建議結合《生物化學》教材或權威論文進一步查閱。
(注:由于搜索結果信息有限,部分内容基于生物化學領域常識補充,如需深入驗證請參考專業文獻。)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被诽謗的繼承标的物的錯誤不定型細菌槽縫熔接草酰二乙酸腸夾次站大氣生物學二當量溶液放大油嘴直徑菲瑟配基非主要規定浮控閥負債額感覺性代謝花粉濾器堅固性檢索請求計算幾何貓眼石目标說明平闆封頭色視症聲帶輸卵管帶填平體被系統鐵康銅萬能工作機威爾遜氏雲霧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