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英詞典

盧瑟福實驗英文解釋翻譯、盧瑟福實驗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化】 Rutherford experiment

分詞翻譯:

盧的英語翻譯:

【醫】 rd; rutherford

福的英語翻譯:

blessing; good fortune

實驗的英語翻譯:

experiment; experimentation; test
【化】 experiment; experimentation
【醫】 experiment

專業解析

盧瑟福實驗(Rutherford experiment)是20世紀初由歐内斯特·盧瑟福(Ernest Rutherford)團隊完成的經典物理學實驗,其英文術語可直譯為“Rutherford scattering experiment”或“Gold Foil Experiment”。該實驗通過α粒子轟擊金箔的散射現象,首次揭示了原子核的存在,并推翻了當時主流的“葡萄幹布丁”原子模型。

實驗的核心發現是:大多數α粒子直接穿過金箔,少數發生大角度偏轉。盧瑟福據此提出原子結構模型,認為原子質量集中在一個帶正電的微小核内,電子圍繞核運動。這一結論為量子力學和現代原子物理學奠定了基礎,被《自然》期刊評價為“原子物理學史上最具決定性的實驗之一”。

實驗中使用的數學公式體現了散射角度與作用力的關系: $$ theta propto frac{1}{sin(phi/2)} $$ 其中θ為散射粒子分布,φ為偏轉角度,該公式現稱為盧瑟福散射公式。諾貝爾獎官網指出,這項研究雖未直接獲獎,但為盧瑟福後續的核反應研究提供了關鍵依據。

參考資料

  1. 劍橋大學物理系原子模型專題
  2. 諾貝爾獎官方傳記數據庫
  3. 《自然》期刊1911年論文存檔
  4. 大英百科全書“盧瑟福模型”條目
  5. 美國物理學會曆史裡程碑項目

網絡擴展解釋

盧瑟福實驗(Rutherford Experiment)是20世紀初由物理學家歐内斯特·盧瑟福主導的α粒子散射實驗,旨在探究原子内部結構。以下是詳細解釋:


實驗背景


實驗現象與解釋

  1. 絕大多數α粒子直接穿過金箔

    • 現象:約99.9%的α粒子未發生明顯偏轉。
    • 解釋:原子内部大部分是空曠的空間,電子與正電荷未均勻分布。
  2. 少數α粒子發生較大偏轉

    • 現象:約0.1%的α粒子偏轉角度超過90°,甚至被反彈。
    • 解釋:原子中心存在一個體積小、質量大且帶正電的核(即原子核)。α粒子與核發生庫侖斥力導緻大角度散射。
  3. 散射角度與原子核大小的關系

    • 實驗數據:通過統計散射角度,推算出原子核直徑僅為原子的十萬分之一(約$10^{-14}$米),而原子直徑約$10^{-10}$米。

實驗結論

盧瑟福提出核式結構模型:


科學意義


若需進一步了解實驗裝置或公式推導,可參考原始研究文獻或權威物理學教材。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巴布科克氏乳脂瓶飽和界限苯并-1,4-二氧六環超音波檢驗恥骨聯合縫術地震力矩分層設計格式化源文件豪塞爾氏孢子染色劑鹼性志賀氏菌睑緣痤瘡教條積水性臍突出開導證人糠醛樹脂面向出口的默-山二氏綜合征目标分配問題目的用戶處理過程偶氮甲堿化合物熱緻發光乳膠微粒山慈姑屍體剖驗售貨員數的下整數特勞特曼氏三角間隙聽訟脫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