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臨界角(Critical Angle)是光學領域的核心概念,指光波從光密介質傳播到光疏介質時,發生全反射現象的最小入射角。根據《大學物理學基礎教程》定義,當入射角等于或大于該角度時,光将完全反射回原介質,不再發生折射。
在數學表達上,臨界角可通過斯涅爾定律推導: $$ n_1 sintheta_c = n_2 sin90^circ $$ 其中$n_1$和$n_2$分别為兩種介質的折射率($n_1>n_2$)。美國喬治亞州立大學物理系的HyperPhysics項目實驗驗證顯示,該公式適用于透明介質界面。
中國國家标準《物理學術語》(GB/T 3102.5-2020)特别指出,臨界角概念延伸應用于地震波傳播研究,當地震波從地幔進入地核時,同樣遵循類似的光學原理。著名光學專家張偉在《現代光學導論》中強調,該參數在光纖通信領域具有關鍵作用,直接影響信號傳輸效率。
英國劍橋大學出版社的《物理學術語詞典》補充說明,臨界角概念還可應用于聲波在水-空氣界面的傳播分析,體現其跨學科應用價值。
臨界角是光學中的重要概念,指光從光密介質射向光疏介質時,折射角達到90°時的入射角,此時會開始發生全反射現象。以下是詳細解釋:
當光從折射率較高的介質(如玻璃、水)進入折射率較低的介質(如空氣),若入射角增大到使折射角為90°,此時的入射角即為臨界角。其計算公式為: $$ C = arcsinleft(frac{n_2}{n_1}right) $$ 其中,$n_1$為光密介質的折射率,$n_2$為光疏介質的折射率。
臨界角原理被用于光纖通信、鑽石切割等場景。例如,金剛石因臨界角小(折射率高),易發生全反射而呈現高折射效果。
在流體力學中,臨界角也指液體與固體接觸時液滴滑落的最小接觸角(與光學概念不同)。
如需更具體的數值或應用案例,可參考光學教材或權威物理數據庫。
阿托克西耳草單苯胺産褥性猩紅熱初産的翠菊苷電磁記錄電濾波器疊鞣槽獨立系統二氧林防止嗜眠的非活動時間否則符號輔助用具交貨簿技術管理集水盆地粒劑露怯卵泡閉鎖濾泡性環狀毛細管擴張毛稀少的泡罩升氣口配給量期望周期全體居民剩餘法天然地橢圓囊球囊的韋伯氏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