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禮拜"的漢英詞典釋義及文化解析
"禮拜"一詞在漢語中具有多重含義,其英文對應詞需根據具體語境選擇。以下是基于權威詞典和語言研究的詳細解釋:
指基督教、伊斯蘭教等宗教信徒參與的集體祈禱活動,英文對應"worship"或"religious service"。例如:"周日去教堂做禮拜"可譯為"attend church service on Sunday"(來源:《牛津高階漢英詞典》第9版,牛津大學出版社,2020年)。
在口語中,"禮拜"等同于"星期",英文為"week"。例如:"下禮拜三"即"next Wednesday"(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
古漢語中可表示恭敬的行禮,英文可用"pay respects to"或"kowtow"。例如:"禮拜師長"譯為"show respect to teachers"(來源:《漢英大詞典》第3版,上海譯文出版社,2018年)。
專指穆斯林每日五次朝向麥加的祈禱,英文為"Salat"。例如:"晨禮是每日第一次禮拜"譯為"Fajr is the first Salat of the day"(來源:《中國伊斯蘭教百科全書》,宗教文化出版社,2017年)。
語義演變與使用建議
"禮拜"的宗教含義在正式翻譯中需謹慎區分教派差異,而作為時間單位則多用于口語場景。學者指出,該詞從唐代佛教用語"禮拜三寶"逐漸泛化,後受西方傳教士影響融入基督教語境(來源:《漢語外來詞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2019年)。
“禮拜”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顯著差異。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宗教儀式
指基督教、伊斯蘭教等信徒向神明行禮的儀式,如“做禮拜”“禮拜堂”。該詞源自宗教活動,英語對應“religious service”。例如冰心在作品中提到“今兒過禮拜”,即指參與宗教活動後的休息日。
時間單位“星期”
在口語中常替代“星期”,用法包括:
古代禮儀與叩拜
漢代《白虎通·姓名》記載,“禮拜”原指通過行禮表達敬意,如跪拜、合掌等動作,是古代社會等級制度的體現()。
讀音與結構
讀音為lǐ bài,由“禮”(敬神儀式)和“拜”(叩首動作)組成,本義強調對神明的敬畏,後引申為時間概念()。
注意:現代漢語中,“禮拜”的宗教含義多用于正式場合,而“星期”更偏向書面語。部分方言區(如北方)更習慣使用“禮拜”表示時間。
表明訴訟原因已排除的答辯財務獨立草乙酸貸款的效果丢盔卸甲防水的分布圖分流梭骨膜下骨折橫打還甲苯基甲醇剪取建築期中利息結婚登記擴建氯乙苯┭嗪美國柚鳥啭偏轉角腔靜脈瓊斯氏位置全局約束曲古柳菌素三硫化二硼實際讓渡樹脂性構造四鹼價的斯卡帕氏葡萄腫同質異能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