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拍器的英文解釋翻譯、節拍器的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metronomic
分詞翻譯:
節拍器的英語翻譯:
metronome
【醫】 metronome
專業解析
節拍器 (Jiépāi qì)
漢英詞典釋義:
節拍器是一種用于穩定音樂節奏的計時工具,通過發出規律的滴答聲或閃光提示演奏者保持準确的速度(tempo)。其英文對應術語為Metronome,源自希臘語“metron”(測量)和“nomos”(規律)。
核心功能與原理:
- 節奏标準化:通過可調節的擺錘或電子頻率發生器設定每分鐘節拍數(BPM),例如 ♩=60 表示每分鐘60拍。
- 速度标記對應:節拍器刻度通常關聯古典音樂的速度術語,如:
曆史與演變:
- 機械節拍器:1815年由荷蘭發明家迪特裡希·尼古拉斯·溫克爾(Dietrich Nikolaus Winkel)首創,後經德國約翰·梅爾策爾(Johann Maelzel)改良并商業化,稱為“梅爾策爾節拍器”(Maelzel Metronome, MM)。
- 電子/數字節拍器:現代版本采用石英振蕩或數字算法,支持複合節奏(如三連音)、燈光提示及藍牙同步功能。
音樂教育中的應用:
權威術語對照:
中文術語 |
英文術語 |
定義示例 |
節拍器刻度 |
Metronome marking |
♩=120(每分鐘120個四分音符) |
擺錘 |
Pendulum |
機械節拍器的擺動部件 |
BPM |
Beats Per Minute |
速度量化的國際标準單位 |
延伸閱讀
- 聲學原理:機械節拍器遵循單擺周期公式 $$ T = 2pi sqrt{frac{L}{g}} $$(T為周期,L為擺長,g為重力加速度),通過調節擺錘位置改變速度。
- 文化影響:貝多芬是首位在樂譜(《第八交響曲》)中标注MM編號的作曲家,推動節拍器成為古典音樂的标準化工具。
參考資料
- 《牛津音樂詞典》(Oxford Dictionary of Music) "Metronome" 條目
- 國際标準組織 ISO 80000-8:2020(音樂聲學計量規範)
網絡擴展解釋
節拍器是一種用于音樂練習和演奏的裝置,能夠在不同速度下發出穩定的節拍聲,幫助演奏者建立精準的節奏感。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1.定義與類型
節拍器通過機械、電動或電子原理運作,可調節并維持固定頻率的節拍聲。常見的類型包括:
- 機械節拍器:如金字塔形木制裝置,利用鐘擺和發條驅動,通過遊尺刻度調節速度()。
- 電子節拍器:現代設備支持更多功能,如閃光提示、多拍型切換等()。
2.曆史發展
- 首架節拍器由巴黎人E.盧列于1696年發明,但真正普及的是1816年奧地利人J.N.梅爾策爾改進的版本,其結構沿用至今()。
- 貝多芬是首位用梅爾策爾節拍器标注作品速度的作曲家,例如《第八交響曲》的慢闆樂章()。
3.功能與作用
- 穩定節奏:通過均勻的“滴答聲”避免演奏速度忽快忽慢()。
- 培養速度感:幫助練習者掌握不同速度标記(如M.M.80表示每分鐘80拍),提升對樂曲速度的敏感度()。
- 強化練習效果:尤其在初學階段,可改善節奏重音、複雜拍型的準确性()。
4.使用方法
- 調節遊尺或按鈕設定速度(通常覆蓋40-210拍/分鐘),例如“=120”表示每分鐘120拍()。
- 根據樂曲拍型選擇模式,如4/4拍時每小節響4聲,3/4拍響3聲()。
5.音樂意義
節奏是音樂的基礎要素之一,節拍器通過标準化速度訓練,使演奏者形成内在的節奏框架,為技巧提升和複雜曲目學習奠定基礎()。
如需更完整的曆史或技術細節,可參考音樂理論教材或專業百科(如)。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編校變應疹邊緣錯誤不合時宜地定标屬性多機計算中心肺的憨厚的黃包車交磁安匝數接待室節律性抽搐阱精神性陽萎酒窩絕對散射本領門控緩沖器名義彙價醛烯酮類取暖設備上縱隔實驗證明水飛薊松類的擡價特有速度鐵水珠未定案說明書未付特殊項目前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