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息香(英文:Benzoin)是漢英詞典中兼具植物學與藥物學特征的雙語詞彙,其定義可分為三方面展開:
一、植物學定義 安息香特指安息香科植物白花樹(Styrax tonkinensis)的樹脂分泌物。該落葉喬木主要分布于中國雲南、越南及老撾等地,樹皮受創後分泌的乳白色樹脂經氧化凝結為紅棕色固體,具有特殊芳香氣息。英國皇家植物園(Kew Science)數據庫将其歸類為傳統藥用植物資源。
二、化學與藥用成分 樹脂含苯甲酸(Benzoic acid,C₇H₆O₂)、香草醛(Vanillin)及酯類化合物。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其化學結構式為: $$ text{主要活性成分}C_6H_5COOH + C_8H_8O_3 $$ 現代藥理學證實該物質具有鎮咳祛痰作用,被納入WHO傳統醫藥合作中心收錄的天然藥物名錄。
三、詞源與跨文化應用 "安息香"名稱源于古代波斯語"Lubān Jāwī"(爪哇乳香),通過絲綢之路傳入中國。《牛津英語詞典》記載其英文名"Benzoin"演化自阿拉伯語"Lubān Jāwī"的拉丁化變體,明代《本草綱目》已明确記載其"通神明、辟穢惡"的藥用價值。當代國際香精協會(IFRA)認證其為安全定香劑,廣泛應用于高端香水制造。
安息香的含義可從多個維度解析,以下為綜合解釋:
植物與樹脂
安息香是安息香樹或越南安息香樹分泌的樹脂,幹燥後呈紅棕色半透明狀。落葉喬木,葉卵形,開紅花,原産于東南亞及中東地區(如印度尼西亞、越南、古安息國)。
衍生制品
以樹脂為原料制成的香料或熏香也稱安息香,具有獨特香氣。
化學名稱為苯偶姻(Benzoin),屬二苯乙醇酮類化合物,可通過苯甲醛在氰化鉀催化下縮合制得。工業上用作聚酯催化劑、光敏劑等。
中醫應用
性微溫,味辛、苦,歸心、肝、脾經,具開竅醒神、行氣活血、止痛功效,主治中風痰厥、心腹疼痛等症。
禁忌:陰虛火旺者慎用。
藥理作用
刺激呼吸道排痰,外用可作防腐劑。
名稱源于古波斯國名“安息”(帕提亞帝國),唐宋時期沿用舊稱。《酉陽雜俎》《新修本草》等古籍均有記載。
擴展說明:安息香在不同領域的功能差異顯著——化工中為合成原料,中醫裡屬開竅藥,宗教儀式中則是淨化媒介,體現了物質文化跨領域的交融性。
搬弄是非暴民統治保證金存儲北美山梗菜部份稅級成長曲線齒輪齒數比雌雄同花的代數據集碘仿試驗吊柄定泊港丁二酸二丁酯第一細目欄妨害物腹内寄生畸胎合乎道德的環形狀況降序列假育亨賓抗浮劑臨時試驗綠肥皂酊棉纖物氫醌苄醚水楊酸鹽斯-約二氏綜合征托運人保證書烷基苯未付年金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