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計】 microprogramming concept
【計】 microcoding; microprogram design; microprogramming
concept; conception; idea; notion
【醫】 concept; conception
【經】 concepts; notion
微程式設計(Microprogramming)是計算機體系結構中的一種關鍵技術,指通過存儲在專用控制存儲器(Control Store)中的微指令(Microinstructions)序列來控制中央處理器(CPU)執行機器指令的過程。其核心思想是将複雜的機器指令分解為一系列更簡單、底層的微操作(Micro-operations),這些微操作由硬件直接執行。以下從漢英對照角度詳細解析:
微程式(Microprogram)
存儲在控制存儲器中的微指令集合,相當于機器指令的"解釋器"。每個機器指令對應一段微程式,例如加法指令可能包含"取操作數→運算→存結果"等微步驟。
英文對照:A sequence of microinstructions stored in ROM that defines the operation of a machine instruction.
微指令(Microinstruction)
控制硬件操作的最小單位,包含一組控制信號(如寄存器使能、ALU功能選擇)。例如,一條微指令可能同時激活"PC遞增"和"内存讀"信號。
英文對照:A low-level instruction that directly controls the CPU's datapath and control signals.
控制存儲器(Control Store)
存儲微程式的隻讀存儲器(ROM),現代CPU常用可寫控制存儲器(WCS)實現動态微碼更新。
英文對照:The physical memory (typically ROM) holding microcode.
以執行ADD R1, R2
指令為例:
"微程式設計是一種實現複雜指令控制的範式,其本質是用軟件方法(微程式)構造硬件控制器。"
——《計算機組成與設計:硬件/軟件接口》David Patterson & John Hennessy
"Microprogramming allows machine instructions to be implemented as sequences of simpler micro-operations, providing a layer of abstraction between ISA and hardware."
——IEEE Computer Society, Microarchitecture Overview
注:當前主流處理器已融合微程式控制與硬連線控制,如Intel CPU将常見指令(MOV, ADD)用硬連線加速,複雜指令(DIV)交由微碼處理 。
參考文獻來源:
微程式設計是計算機體系結構中的關鍵技術,其核心在于通過軟件化的方式實現硬件控制邏輯。以下是詳細解析:
微程式設計由M.V.Wilkes于1951年提出,指将機器指令分解為更基礎的微操作序列,通過編寫微程式(由微指令組成)來控制硬件執行。這種設計方法将傳統硬布線控制邏輯轉化為存儲在控制存儲器中的可編程代碼。
微程式
對應一條機器指令的執行邏輯,例如加法指令可分解為取指、計算地址、取操作數和運算四步。每個步驟由若幹微指令構成,存儲在CPU内部的控制存儲器中。
微指令
包含一組可同時執行的微操作(如寄存器讀寫、ALU運算),以二進制代碼形式存在。例如:
$$
begin{aligned}
&text{微指令格式:}
&underbrace{1011}{text{控制字段}} quad underbrace{0100}{text{地址字段}}
end{aligned}
$$
微操作
硬件層面的原子操作,如時鐘脈沖觸發、數據傳輸等,每條微指令可觸發多個微操作。
當CPU執行機器指令時,會通過「微程式控制器」完成以下流程:
主要用于CPU控制單元的設計,早期應用于CISC架構處理器(如Intel 8086),現代處理器中常與硬布線控制結合使用以提高性能。
注:需注意與「微服務編程」(将軟件拆分為獨立模塊的架構)的區别,後者屬于軟件工程範疇。
奧斯特伯格氏試驗倉庫管理員層狀波夾鐵抽象符號帶兩個燃燒室的加熱爐單本位制低膽汁尿粉紅色表面橡皮故裡黃色書刊将換置膠片緊急的手段金屬态急性主動脈炎累奧氏糖領得漏損險顱底闆強迫沉思狀态去穢香人事考核上坡嗜鹼細胞雙環維林雙心的私權的發生糖蜜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