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hygroscopic moisture; hygroscopic water
濕存水(shī cún shuǐ)是材料科學和化學領域的專業術語,指物質表面通過物理吸附作用保留的濕潤狀态水分。其英文對應表述為"hygroscopic water"或"adsorbed moisture",區别于結晶水和自由水。根據《牛津漢英科技大詞典》2023年版,該術語特指物質在常溫常壓下因表面吸附作用而保持的液态水膜,這類水分無法通過常規幹燥方法完全去除,需借助高溫烘烤或真空脫水處理。
在工程實踐中,《材料表面處理手冊》英文版指出,濕存水的含量直接影響材料防腐蝕性能與粘接強度。例如金屬表面濕存水會導緻氧化加速,而陶瓷材料中適度濕存水則可增強燒結過程中的粒子流動性。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2019年的研究數據顯示,納米多孔材料中的濕存水含量可達總質量的0.5-3%,這種特殊存在狀态顯著影響材料的熱傳導特性。
該概念與"結合水"存在本質區别,美國化學學會術語标準庫特别強調,濕存水屬于物理吸附範疇,其結合能通常低于10 kJ/mol,而化學結合水的結合能可達40 kJ/mol以上。這種能量層級的差異決定了濕存水在110-150℃溫度區間即可有效脫附的特性。
濕存水是指固體物質因吸濕性而吸附的少量水分,通常來源于空氣或儲存環境中的濕氣。以下是詳細解釋:
定義與性質
濕存水并非固體本身的化學組成成分,而是物理吸附在固體表面或孔隙中的水分。例如化學實驗中,固體試劑(如CuO粉末)若長期暴露在空氣中,會吸收環境濕度形成濕存水。
實驗操作中的影響
加熱含濕存水的固體時,水分會蒸發。若試管未向下傾斜(如45°),冷凝水可能倒流至高溫管底,導緻試管受熱不均而炸裂。因此,實驗中需注意操作規範。
與結晶水的區别
濕存水是物理吸附,可通過幹燥去除;而結晶水是化合物分子結構的一部分(如CuSO₄·5H₂O),需高溫加熱才能分解。
相關術語與翻譯
英語中對應術語為hygroscopic moisture 或hygroscopic water,強調物質的吸濕性。法語則譯為hygroscopicité humide。
提示:濕存水常見于化學實驗和材料儲存場景,控制環境濕度或預處理(如烘幹)可減少其影響。
財政拖累蟲漆酸碘化亞鉑電烙勒除呂非本區住戶分單位業績報告附睾切開術氟┭米松簡單應力建築中房屋靜脈瓣丘技術措施極周區裂痕浸滲試驗倫霍夫氏指數螺管閥濾波器槽瞞上欺下名字代換内壁企業組合人為夢行融合天花三法官法庭聲音四碘酚肽特權和豁免權通風面具烷基氧膦微管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