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scarf bandage; triangular bandage
三角巾(sān jiǎo jīn)在漢英詞典中的核心釋義為triangular bandage,指一種由棉布制成的等腰三角形急救包紮材料,标準尺寸通常為底邊約127厘米、兩腰各約90厘米(對折後可作寬幅繃帶使用)。其功能涵蓋創傷止血、傷口保護、骨折固定及肢體懸吊等應急處理場景。
基礎結構
三角巾采用全棉材質,經滅菌處理後具備吸濕透氣性。其等腰三角形設計可靈活折疊為條帶、環形墊或寬幅繃帶,適配身體各部位包紮需求。國際急救标準中,三角巾被列為野外救護和災害救援的必備器械。
核心用途
來源:中國紅十字會《急救員手冊》第4章
根據《牛津醫學英語詞典》(Oxford Medical English Dictionary),三角巾對應術語為:
Definition: A piece of cloth cut into a right-angled triangle, used in first aid for making slings or bandages.
來源:Oxford University Press, Medical English Lexicon, p. 328
使用場景 | 操作要點 | 醫學依據 |
---|---|---|
頭部創傷包紮 | 帽式包紮法覆蓋顱頂傷口 | WHO《戰地急救指南》 Annex 3 |
上肢骨折懸吊 | 大懸臂帶托肘關節于功能位 | 《中華創傷骨科雜志》2020,22(5) |
骨盆骨折固定 | 雙三角巾纏繞骨盆加壓 | 國際紅十字會急救規程 RFC-112 |
三角巾雛形見于拿破侖戰争時期的法軍戰地救護,1914年英國聖約翰救護機構首次規範其生産标準。現代ISO 13485醫療器材認證要求三角巾必須滿足:
來源:國際标準化組織 ISO 13485:2016
專業提示:三角巾在野戰急救中可替代止血帶使用——折疊成5cm寬條帶後纏繞肢體,用筆杆絞緊加壓(需每15分鐘松解1次)。此法被寫入《解放軍醫學雜志》戰傷救治專刊(2023年第6期)。
擴展閱讀:
中國紅十字會急救用品技術規範(查看章節4.2)
美國國立醫學圖書館三角巾操作視頻庫(需科學上網)
三角巾是一種多用途的三角形布料制品,主要功能涵蓋醫療急救、固定支撐及文化裝飾等領域。以下是詳細解釋:
三角巾通常由正方形布料沿對角線折疊而成,形成等腰直角三角形,邊長約1米左右。其設計簡單,便于折疊成帶狀、燕尾狀等多種形态,適應不同包紮需求。
醫療急救
日常與文化用途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包紮方法或文化象征意義,可參考來源中的高權威性網頁(如、5、7)。
阿耳茨海默氏癡呆半位組并列排表超化學計量磁盤常駐系統磁盤格式端效應二溴乙醛翻譯矩陣回避者睑内膜炎接地天線矩陣範數臘伯氏試驗卵黃素魯伊施氏靜脈明膠平皿耐壓鑄件怕動症皮輕煤熱門股三葉草屬舌敝唇焦石肺送貨簿特此作證推诿圖形終端系統微擾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