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issextile; intercalary
embolism
閏的(rùn de)是漢語中由“閏”加助詞“的”構成的形容詞性結構,主要應用于曆法領域,表示與閏日、閏月相關的屬性。以下是基于權威文獻的詳細解釋:
1. 核心定義
“閏”指曆法中對回歸年與朔望月時間差進行的周期性調整。加“的”構成形容詞短語後,用于描述具有閏屬性的時間單位,如“閏的年”(leap year)、“閏的月”(intercalary month)等。該用法最早見于《宋史·律曆志》對陰陽曆協調的記載。
2. 曆法應用
在格裡高利曆中,“閏的日”(leap day)特指2月29日,每四年出現一次以修正地球公轉周期(約365.2422天)與曆年的誤差。農曆則通過“閏的月”實現陰陽曆協調,如2023年存在閏二月。這種調整機制可追溯至商代甲骨文中的閏月記錄。
3. 漢英對照
權威漢英詞典如《新世紀漢英大詞典》将“閏的”對應為:
4. 常見誤用辨析
需注意“閏的”不能單獨作為名詞使用,規範表述應為“閏日”“閏月”等完整術語。中國天文學會《曆法術語規範》明确指出,口語中“加個閏的”屬于非正式表達,正式文獻中需使用标準術語。
參考資料
“閏”是曆法術語,用于調整年、月、日與天文周期的差異。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公曆閏年
每四年增加1天(閏日),即2月29日,全年366天。這種調整是為了彌補地球公轉周期(約365.25天)與曆法年的誤差。
農曆閏月
農曆每2-3年增加1個月(閏月),平均19年7閏。例如閏四月、閏九月等,目的是協調朔望月(約29.5天)與回歸年的差異。
非正統性
與“正”相對,表示偏、副或非正統。如“閏位”指非正統的帝位,“閏統”指僭越的統治體系。
會意字源
字形結構為“王在門中”,源于古代天子冬季分賜諸侯朔政的儀式(告朔),後演變為曆法調整的專稱。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曆法規則或曆史案例,可參考《漢典》《搜狗百科》等來源。
啊佛加德羅數瓣膜切開術船舶登記氘化锂動壓對側部工藝革新慣性阻尼器含染色體少的喉緊急機器檢驗集體人壽保險開溫拾音器梁規領隊磷酸三鈉螺旋推進能生育的濃化鈾起始解栅位深奧舌下部受到瞬間反射索格斯利特萃取器提出要約同時履行的條件突然的挫折僞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