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y way of
adopt; aim at; assume; choose; fetch; get; take
【計】 fetch
【醫】 recipe; superscription
path; road; doctrine; Tao; say; talk; way; method
【醫】 canal; canales; canalis; meatus; passage; path; pathway; tract; tractus
viae
核心釋義:
指選擇某條路線或通過某個地點前往目的地,強調路徑的選擇性。英文對應詞為"by way of" 或"via",常見于行程描述或路線規劃語境。
《漢英詞典(第三版)》(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定義:取道 ➔ 選擇經由(某地)的路線。
例句:
"他們取道香港前往新加坡。"
(They went to Singapore by way of Hong Kong.)
《牛津英漢漢英詞典》(商務印書館)
釋義:取道 ➔ 經由(某處);通過(特定路徑)。
英文對照:
"取道陸路" → "travel by land route"
"取道"隱含主動規劃路徑的意圖,如"取道中亞"(via Central Asia),區别于被動經過。
多用于行程公告、地理描述或書面報告(如新聞、遊記),口語中常用"從……走"替代。
英文需根據語境選擇介詞:
詞語 | 差異點 | 英文對應 |
---|---|---|
取道 | 側重路徑選擇策略 | by way of, via |
途徑 | 中性詞,僅表示經過 | pass through |
經由 | 強調通過某地中轉 | through, via |
魯迅《書信集》:
"此次離滬,取道青島赴北平。"
(This departure from Shanghai goes to Peiping by way of Qingdao.)
參考資料:
“取道”是一個多義詞,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以下是其主要解釋及用法:
選取經由的路線(現代常用義)
指選擇某條路線作為通行路徑。
例:代表團将取道巴黎回國;“取道武漢,前往廣州”。
開辟道路(古文用法)
強調通過行動開辟通道,常見于古典文獻。
例:柳宗元《小石潭記》中“伐竹取道”。
路程或行進方向(古義)
指所走的路線或裡程,如《穀梁傳》中“取道遠矣”描述路程。
啟程、上路(古義)
表開始行程,如《史記》載荊轲“既祖,取道”即出發之意。
彩色深淺草酸鐵铵等邊的點狀中心視網膜炎地面标高定期提款計劃丁四醇多重處理工業波動歸航雷達合并打印混合聽審互相關系踐踏結瘢不良的技術工藝知識汲水開窗口寬大苦木杯兩側脊髓前側柱切斷術犁頭尖流穿實驗毛發細球菌腦脊膜間的蛇眼草視覺缺陷雙折瞬變時間尾神經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