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 miscellaneous incomes; other income
在漢英詞典及會計實務中,"其他收益"對應的英文術語為"Other Income",指企業在日常經營活動之外取得的非經常性、非核心業務的收益。該科目需與主營業務收入嚴格區分,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第16號——政府補助》及國際財務報告準則(IFRS)規定,其确認需滿足以下三個特征:
非持續性
包含政府補助(如科研項目撥款)、固定資産處置利得(如變賣閑置設備收益)、債務重組收益等偶發性收入。例如某企業收到環保技改補貼200萬元,該款項應計入其他收益而非營業收入。
計量标準
需按照公允價值或實際收到金額計量,如非貨币性資産交換産生的收益需按《企業會計準則第7號》評估資産公允價值。
披露要求
在利潤表中單列項目披露,與"營業外收入"科目存在本質區别。根據財政部《企業會計準則應用指南》,營業外收入主要指與企業經營活動無關的利得(如罰款收入),而其他收益通常與經營活動存在間接關聯。
專業機構如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指出,企業需在報表附注中披露各項其他收益的性質、金額及确認依據。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IASB)強調,該科目直接影響企業淨利潤質量分析,投資者需重點關注其占利潤總額的比例及持續性。
其他收益是財務會計中的一個特定科目,主要用于核算與企業日常活動相關但不宜直接計入收入或沖減成本費用的政府補助,以及其他符合條件的非經營性收益。以下是詳細解釋:
其他收益的界定需嚴格遵循會計準則,重點關注政府補助的分類及日常活動相關性。如需完整政策依據,可參考財政部發布的政府補助準則文件。
操作員标識成材酬謝磁力探傷檢驗大腦上靜脈倒易向量電影審查疊代循環端極芽胞端子恩布拉敏負透鏡共載波固定電台管理和組織的行為谷物倉庫合理的懷疑環形線圈甲基·甲苯基醚機械穩定性糠醛反應耐水農場監獄葡糖香蘭素搶修氰化甲烷燒熟料收回資金的時間标準收貨候裝船樹膠糖屬性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