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 rational doubt
in reason; with reason
doubt; suspect; wonder; challenge; disbelieve; reflect; dubitation; question
suspicion
【法】 call sb. sth. in question; distrust; dubitante; in dubio; suspect
suspicion
在漢英法律詞典中,"合理的懷疑"(Reasonable Doubt)指刑事訴訟中陪審團或法官認定被告有罪時必須達到的證明标準。其核心含義如下:
證明标準
指檢方指控的犯罪事實必須達到使理性人"确信無疑"的程度。若存在基于常理和證據的實質性懷疑,則不能定罪。該标準源于英美法系的無罪推定原則(Presumption of Innocence),旨在防止冤案。
"合理"的界定
"合理"強調懷疑需具備客觀基礎,而非主觀臆測。例如:
術語 | 内涵 | 適用場景 |
---|---|---|
合理懷疑 | 足以動搖有罪結論的實質性懷疑,需基于證據和邏輯推理 | 刑事案件定罪階段 |
懷疑 | 一般性不确定狀态,無需具體依據 | 日常或初步調查 |
确信無疑 | 排除所有合理懷疑後的内心确信 | 有罪判決必要條件 |
美國《聯邦陪審團指令》
明确定罪需"排除合理懷疑"(Beyond a Reasonable Doubt),并強調該标準是"最高證明要求"(highest burden of proof)。
來源:Federal Judicial Center, Pattern Criminal Jury Instructions
中國《刑事訴訟法》第200條
規定定罪需"證據确實、充分",司法解釋明确要求"對所認定事實排除合理懷疑"(最高人民法院《刑訴法解釋》第105條)。
來源: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法律庫
In re Winship (1970)
美國最高法院确立:排除合理懷疑是憲法正當程式的要求,否則"将嚴重削弱對無辜者的保護"("would weaken central protections of due process")。
來源:U.S. Supreme Court Case Database
R v Lifchus (1997)
加拿大最高法院指出:合理懷疑需基于"理性與證據關聯性",而非"憑空想象或瑣碎疑慮"("not imaginary or frivolous doubts")。
來源:Supreme Court of Canada Judgments
《布萊克法律詞典》(Black's Law Dictionary)界定:
"合理懷疑是建立在理性分析基礎上的實際懷疑,源于證據、證據缺失或證據矛盾,使審慎之人行動前産生猶豫。"
("A doubt based on reason and common sense arising from evidence, lack of evidence, or contradictions in evidence that would cause a prudent person to hesitate before acting.")
來源:Black's Law Dictionary, 11th ed., Thomson Reuters
合理懷疑是刑事訴訟中認定犯罪事實的重要标準,指基于證據、邏輯和經驗法則産生的實質性懷疑,可能影響案件事實的唯一性認定。其核心在于通過客觀分析排除主觀臆測,确保定罪量刑的準确性。以下從多個維度進行解釋:
合理懷疑需滿足三個條件:
合理懷疑 | 不合理懷疑 |
---|---|
基于證據矛盾(如目擊者證詞沖突) | 無證據的猜測(如“可能是外星人作案”) |
符合邏輯推理(如不在場證明未被排除) | 違背常識(如“被告會瞬間移動”) |
影響事實認定(如兇器來源不明) | 與案件無關(如質疑證人發型) |
如某殺人案中,雖有被告供述但缺乏生物物證印證,且監控存在10分鐘盲區,這種基于證據缺口和時空矛盾的懷疑即屬合理懷疑;反之,若僅因被告沉默而推測其心虛,則屬于不合理懷疑。
司法意義:該原則通過确立“疑罪從無”的底線,既防止冤錯案件,又約束司法裁量權,體現刑事訴訟的人權保障價值。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