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英詞典

索耳未法英文解釋翻譯、索耳未法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機】 solvay process

分詞翻譯:

索的英語翻譯:

ask; cable; demand; dull; large rope; rope; search
【醫】 band; cable; chord; chorda; chordae; chordo-; cord; funicle; funiculus
funis; leash

耳的英語翻譯:

ear; erbium
【醫】 aures; auri-; auris; ear; ot-; oto-

未的英語翻譯:

not

法的英語翻譯:

dharma; divisor; follow; law; standard
【醫】 method
【經】 law

專業解析

"索耳未法"(Sørensen's formol titration)是分析化學中用于測定氨基酸和蛋白質含量的經典方法,由丹麥化學家索倫·索倫森(Søren Peder Lauritz Sørensen)于1907年提出。該方法基于氨基酸或蛋白質中的氨基與甲醛(Formol)反應生成穩定的羟甲基衍生物,從而釋放出遊離的酸性基團,再通過酸堿滴定确定含量。

該方法的核心步驟包括:

  1. 甲醛固定:甲醛與氨基結合,阻止其接受質子,使溶液中的酸性基團完全解離。
  2. 滴定終點判定:使用酚酞作為指示劑,以氫氧化鈉标準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弱堿性(pH≈8.3)。

索耳未法在生物化學和食品工業中具有重要應用,例如測定醬油、乳制品中的氨基酸含量。其局限性在于無法區分不同種類的氨基酸,且對某些含硫氨基酸(如半胱氨酸)的測定存在誤差。

參考文獻:

  1. Sørensen, S. P. L. (1907). Biochemische Zeitschrift 7, 45.
  2. 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IUPAC)分析化學術語庫(https://goldbook.iupac.org/

網絡擴展解釋

"索耳未法"對應的英文譯名為Solvay process,即工業制堿法中著名的"索爾維制堿法"。這一名稱可能存在音譯差異(如"耳未"對應"爾維"),其核心含義為:

  1. 定義
    19世紀比利時化學家歐内斯特·索爾維(Ernest Solvay)發明的氨堿法制備純堿(碳酸鈉)的工藝。該方法通過氯化鈉、氨氣和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氫鈉,再經煅燒得到純堿。

  2. 核心反應步驟

    • 氨氣吸收:$$ text{NH}_3 + text{H}_2text{O} + text{CO}_2 rightarrow text{NH}_4text{HCO}_3 $$
    • 鹽析反應:$$ text{NH}_4text{HCO}_3 + text{NaCl} rightarrow text{NaHCO}_3↓ + text{NH}_4text{Cl} $$
    • 煅燒分解:$$ 2text{NaHCO}_3 xrightarrow{Delta} text{Na}_2text{CO}_3 + text{CO}_2↑ + text{H}_2text{O} $$
  3. 工業意義
    該法使純堿實現大規模生産,取代了傳統植物堿提取法,但存在原料利用率低(僅約75%)、副産物氯化鈣難處理等缺點。中國化工專家侯德榜曾改進此工藝,提出"聯合制堿法"。

注:由于搜索結果中僅提及名稱對應關系,具體化學原理與曆史背景基于化學常識補充。若需更權威的技術參數,建議查閱化工專業文獻。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菝葜傳播因數從命自動症單投疊氮化物定期買賣第一的二副法定清算範胡克氏手術菲茨傑拉德-湯姆森電爐紛飾幹涉條紋過載閥回退修改尖頭腦積水六分之一平衡法上的義務汽巴弄藍輕便泵設計有效載荷雙叉杆菌特别攻擊隊同語反複規則土地權微粒物理學魏特布雷希特氏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