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珠業英文解釋翻譯、采珠業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pearl-fishery
相關詞條:
1.pearlfishery 2.pearlfishing
分詞翻譯:
采的英語翻譯:
cull; extract; pick; pluck
珠的英語翻譯:
bead; pearl
【計】 bead
【化】 bead
【醫】 bead; pearl; tears
業的英語翻譯:
course of study; enterprise; estate; industry; occupation; trade
專業解析
采珠業(pearl industry)是以人工或機械方式采集天然珍珠或培育養殖珍珠的綜合性産業。根據《牛津英漢雙解大詞典》定義,該術語包含三個核心要素:采集對象(珍珠貝類生物)、操作手段(潛水采集/養殖技術)和産業形态(從原料獲取到加工銷售的全鍊條)。
從專業術語角度解析:
- 珠母貝(Pinctada):指能分泌珍珠質的雙殼綱貝類,包含大珠母貝(Pinctada maxima)和馬氏珠母貝(Pinctada fucata)等主要品種。中國水産科學研究院将其列為珍珠養殖的核心生物載體。
- 插核技術(nucleus implantation):現代養殖核心工藝,指将珠核與外套膜組織植入母貝體内的标準化操作。該技術由日本學者禦木本幸吉于20世紀初完善,現被全球90%以上養殖場采用。
産業經濟數據顯示,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2024年漁業報告,全球珍珠年産量已達1800噸,其中中國雷州半島、日本三重縣和澳大利亞布魯姆構成三大主産區。海水珍珠與淡水珍珠的市場占比約為6:4,單價差異可達20倍。
曆史文獻記載,北宋《文昌雜錄》已出現"合浦珠民以竹編籪,沒水取蚌"的原始采珠記錄,印證中國采珠史逾千年。現代産業鍊則涵蓋珍珠分級(參照GIA 4C标準)、深加工(化妝品原料提取)和文化衍生(珠寶設計)等多元維度。
網絡擴展解釋
“采珠業”指通過潛水或船隻采集天然珍珠的産業,主要存在于沿海及淡水區域。以下是詳細解釋:
1.定義與核心内容
采珠業是人類從貝類中獲取天然珍珠的生産活動,屬于傳統捕撈業。其核心包括珍珠采集、加工和貿易,從業者稱為“采珠人”或“珠戶”。在中國古代文獻中,珍珠被稱為“真珠”,需通過人工潛入水域搜尋貝類獲取。
2.曆史發展
- 古代起源:巴林、波斯灣地區的采珠業有近兩千年曆史,當地居民依賴采珠換取糧食和日用品。中國唐代已有官辦“珠池”,北宋時期廉州(今廣西合浦)成為重要産地,官府設專職監管采珠活動。
- 産業高峰:20世紀初,海灣地區采珠業達鼎盛,僅科威特年貿易收入達150萬英鎊,巴林擁有1500艘采珠船,從業者超2萬人。
- 衰落原因:1908年日本人工珍珠培育技術出現,天然珍珠市場受沖擊,加之石油資源開發,傳統采珠業逐漸式微。
3.地域分布與特點
- 波斯灣地區:以巴林為代表,氣候和土壤限制農業,采珠成為主要生計。當地遺址“卡拉布馬希爾要塞”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産。
- 中國沿海:廣東合浦、廣西北海等地自古以“珠民”著稱,明代采珠業與官方稅收、民間故事緊密關聯。
- 季節性作業:分“冷采”(4-6月,水溫低,産量少)和“大采”(6-10月,旺季),采珠船出海稱“開海”。
4.社會與文化意義
- 經濟支柱:在石油時代前,采珠業是海灣和東南沿海地區的核心經濟來源,甚至影響城市發展(如科威特紙币印有采珠人圖案)。
- 高風險職業:采珠人需潛入深海,常因缺氧、水壓或海洋生物威脅喪命,古籍稱“判死采”。
- 文化遺産:巴林采珠業遺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文化遺産,見證島嶼經濟模式。
5.現代轉型
當代采珠業已轉向人工養殖,如中國浙江諸暨成為全球珍珠加工中心,但傳統采珠技術及曆史仍被保留和研究。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世界文化遺産名錄或地方志中相關記載。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吡咯他敏殘數從屬存儲器轉儲對誣告的訴訟惡劣的放炮權光滑開關烘烤茴香貨物出門概不退換降睾酮雞精蛋白雷達控制區裡胎緩沖機卵胎生描記器目錄結構配合量确定的權力燃素學說潤滑油箱若裡森氏征喪服燒除結焦四羟基醌钛酸鋇陶瓷碳沉積同色曲線外暫存器微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