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珠业英文解释翻译、采珠业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pearl-fishery
相关词条:
1.pearlfishery 2.pearlfishing
分词翻译:
采的英语翻译:
cull; extract; pick; pluck
珠的英语翻译:
bead; pearl
【计】 bead
【化】 bead
【医】 bead; pearl; tears
业的英语翻译:
course of study; enterprise; estate; industry; occupation; trade
专业解析
采珠业(pearl industry)是以人工或机械方式采集天然珍珠或培育养殖珍珠的综合性产业。根据《牛津英汉双解大词典》定义,该术语包含三个核心要素:采集对象(珍珠贝类生物)、操作手段(潜水采集/养殖技术)和产业形态(从原料获取到加工销售的全链条)。
从专业术语角度解析:
- 珠母贝(Pinctada):指能分泌珍珠质的双壳纲贝类,包含大珠母贝(Pinctada maxima)和马氏珠母贝(Pinctada fucata)等主要品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将其列为珍珠养殖的核心生物载体。
- 插核技术(nucleus implantation):现代养殖核心工艺,指将珠核与外套膜组织植入母贝体内的标准化操作。该技术由日本学者御木本幸吉于20世纪初完善,现被全球90%以上养殖场采用。
产业经济数据显示,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2024年渔业报告,全球珍珠年产量已达1800吨,其中中国雷州半岛、日本三重县和澳大利亚布鲁姆构成三大主产区。海水珍珠与淡水珍珠的市场占比约为6:4,单价差异可达20倍。
历史文献记载,北宋《文昌杂录》已出现"合浦珠民以竹编籪,没水取蚌"的原始采珠记录,印证中国采珠史逾千年。现代产业链则涵盖珍珠分级(参照GIA 4C标准)、深加工(化妆品原料提取)和文化衍生(珠宝设计)等多元维度。
网络扩展解释
“采珠业”指通过潜水或船只采集天然珍珠的产业,主要存在于沿海及淡水区域。以下是详细解释:
1.定义与核心内容
采珠业是人类从贝类中获取天然珍珠的生产活动,属于传统捕捞业。其核心包括珍珠采集、加工和贸易,从业者称为“采珠人”或“珠户”。在中国古代文献中,珍珠被称为“真珠”,需通过人工潜入水域搜寻贝类获取。
2.历史发展
- 古代起源:巴林、波斯湾地区的采珠业有近两千年历史,当地居民依赖采珠换取粮食和日用品。中国唐代已有官办“珠池”,北宋时期廉州(今广西合浦)成为重要产地,官府设专职监管采珠活动。
- 产业高峰:20世纪初,海湾地区采珠业达鼎盛,仅科威特年贸易收入达150万英镑,巴林拥有1500艘采珠船,从业者超2万人。
- 衰落原因:1908年日本人工珍珠培育技术出现,天然珍珠市场受冲击,加之石油资源开发,传统采珠业逐渐式微。
3.地域分布与特点
- 波斯湾地区:以巴林为代表,气候和土壤限制农业,采珠成为主要生计。当地遗址“卡拉布马希尔要塞”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 中国沿海:广东合浦、广西北海等地自古以“珠民”著称,明代采珠业与官方税收、民间故事紧密关联。
- 季节性作业:分“冷采”(4-6月,水温低,产量少)和“大采”(6-10月,旺季),采珠船出海称“开海”。
4.社会与文化意义
- 经济支柱:在石油时代前,采珠业是海湾和东南沿海地区的核心经济来源,甚至影响城市发展(如科威特纸币印有采珠人图案)。
- 高风险职业:采珠人需潜入深海,常因缺氧、水压或海洋生物威胁丧命,古籍称“判死采”。
- 文化遗产:巴林采珠业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文化遗产,见证岛屿经济模式。
5.现代转型
当代采珠业已转向人工养殖,如中国浙江诸暨成为全球珍珠加工中心,但传统采珠技术及历史仍被保留和研究。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或地方志中相关记载。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鏖战保护数据集贲门扩张器不列颠臣民程序组船舶抵押利息单纯性脑膜炎多重处理大量数据镀锌铁板二导体二极管参数放大器防漏熔接妇女团体故障自动分析后向差分法汇款人货到即提即夹竹桃树脂忌惮杰拉德氏试验聚酯橡胶罗缎磨蚀皂切Ж关系使有连带责任天文铁锈色披毛菌铁翼式仪器同步培养土地裁判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