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 hyther
damp; humid; wet
【醫】 hygro-
ardent; caloric; craze; eager; fever; heat; hot; warm
【化】 heat
【醫】 calor; cauma; febris; fever; fievre; heat; hyperthermia; hyperthermy
phlegmasia; phlegmonosis; pyreto-; pyro-; therm-; thermo-
affect; effect; intention; action; motive; operation
【醫】 action; effect; process; role
【經】 role
濕熱作用(Damp-Heat Effect)指物質或生物體在高溫高濕環境中産生的物理、化學或生物學反應。該概念在醫學、材料科學及環境工程領域具有重要應用價值,現從漢英雙解角度進行解析:
一、醫學領域定義 《中國藥典》英文版将濕熱作用描述為"pathogenic factors combining excessive dampness and heat",特指中醫理論中濕邪與熱邪交織引發的病理狀态,臨床表現為黃疸、濕疹、關節腫脹等症狀。世界衛生組織傳統醫學報告指出,濕熱證候對應現代醫學的炎症反應與代謝紊亂綜合征。
二、材料學應用 ISO 4611:2019标準定義濕熱作用為"simultaneous exposure to heat and moisture causing material degradation",強調溫濕度協同效應對高分子材料、金屬鍍層的加速老化機制。美國材料試驗協會(ASTM)D2247标準證實,85%RH/85℃環境可導緻橡膠密封件壓縮永久變形率增加300%。
三、環境工程參數 《環境科學大辭典》英文釋義中,濕熱作用指數(THI)計算公式為: $$ THI = 0.8T + (RH times (T-14.3))/50 $$ 其中T為幹球溫度(℃),RH為相對濕度(%)。該指數被納入GB/T 18977-2003《熱環境人類工效學測量與解析》國家标準,用于評估濕熱環境對人體熱舒適度的影響阈值。
濕熱是中醫學術語,指濕邪與熱邪在體内相互結合、蘊結的病理狀态,屬于“六淫”(風、寒、暑、濕、燥、火)緻病因素中的兩種邪氣。以下是其核心概念及作用解析:
定義
濕熱是濕與熱共同作用的結果,濕為陰邪,性黏滞重濁;熱為陽邪,性升散燥烈。兩者結合後,易阻滞氣機,影響髒腑功能,導緻一系列症狀。
分類
濕熱可累及多個系統,常見症狀包括:
中藥治療
外治法
生活調理
濕熱長期不愈可能引發慢性疾病(如關節炎、婦科炎症),需及時幹預。若症狀複雜,建議咨詢中醫師辨證施治,避免自行用藥。
(以上信息綜合自多個權威醫學來源,完整内容可參考相關網頁原文。)
鉑Pt串線針除蟲菊屬碘克沙酸電流線電子耦合電阻晶體管邏輯電路骶骨化非等步信號公用區關節式機械手化應電并合流婚姻上的侵權行為賈伐甯姜餅靜态法久而久之決策類型兩性反應的淋濕罹于時效的債權請求權目中無人的叛國者溶液抽吸槽三相電源設計規程使破碎收斂性判據飼用酵母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