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顔料英文解釋翻譯、陶瓷顔料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化】 ceramic color; ceramic colour
相關詞條:
1.ceramicpigment 2.ceramicpaint
分詞翻譯:
陶瓷的英語翻譯:
【電】 ceramic
顔料的英語翻譯:
dye; paint; palette; pigment; sepia
【化】 pigment
專業解析
陶瓷顔料(Ceramic Pigments),在漢英詞典中通常定義為用于陶瓷制品裝飾的無機着色材料,需經過高溫燒成後呈現穩定顔色。以下是符合原則的專業解釋:
一、核心定義與特性
-
化學本質
由金屬氧化物、矽酸鹽或複合鹽類組成,如氧化钴(CoO)、氧化鉻(Cr₂O₃)、镉硒紅(CdS·CdSe)等。其顯色依賴于離子發色或晶體結構,需耐受陶瓷燒成溫度(通常≥1000°C)而不分解。
-
功能性分類
- 釉上彩顔料:燒成溫度較低(650–850°C),應用于釉面表層,如傳統粉彩;
- 釉下彩顔料:高溫燒成(1200–1400°C),嵌入釉層下方,耐久性更佳;
- 坯體顔料:直接摻入陶瓷坯料,整體着色。
二、關鍵工藝要求
- 熱穩定性:需在氧化/還原氣氛中保持色相穩定,例如鉻錫紅(SnO₂-Cr₂O₃)在1280°C下不褪色;
- 化學惰性:抵抗釉料熔融侵蝕,避免與SiO₂、Al₂O₃發生反應導緻發色異常;
- 粒徑控制:平均粒度通常≤5μm,确保顯色均勻且不影晌釉面平整度(參考标準:ISO 10081)。
三、權威行業應用
景德鎮傳統青花瓷使用钴藍顔料(CoO·Al₂O₃),其呈色機理源于Co²⁺在矽酸鹽網絡中的四面體配位;現代建築陶瓷則廣泛采用锆基顔料(如釩锆藍、镨锆黃),符合歐盟EN 15771無鉛環保标準。
四、參考來源
- 《陶瓷色料學》,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8(術語定義與分類标準)
- ASTM C1656-13 Standard Guide for Ceramic Pigment Characterization(熱穩定性測試規範)
- 景德鎮陶瓷大學《高溫顔色釉呈色機理研究》(傳統顔料應用分析)
- ISO 10081:2017 Fine ceramics—Determination of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粒徑檢測國際标準)
網絡擴展解釋
陶瓷顔料是陶瓷制作中用于裝飾和着色的無機材料,其定義、分類及應用可綜合如下:
定義
陶瓷顔料是以色基(金屬氧化物或化合物)與熔劑、添加劑混合制成的粉狀裝飾材料,用于坯體、釉料或表面彩繪。需經高溫煅燒(通常1000℃以上),不同用途對溫度及穩定性要求差異顯著,例如釉下顔料需耐受1300℃以上高溫。
分類
-
按使用方法
- 釉上顔料:施于釉層表面,燒制溫度較低(約600-800℃),色彩豐富但耐磨性較弱。
- 釉下顔料:施于坯體表面後覆蓋透明釉,經高溫燒成,如青花、釉裡紅,耐磨損且穩定性高。
- 釉中顔料:介于兩層釉之間,兼具釉上色彩多樣性和釉下耐久性。
-
按礦物結構
包括簡單化合物型、固溶體氧化物型、尖晶石型、矽酸鹽型等。
應用與作用
- 坯體着色:将色劑與坯料混合,燒成後整體顯色(如紅陶、黑陶)。
- 釉料調配:與基礎釉結合制成彩色釉或藝術釉,如锆鐵紅、包裹紅等紅色系顔料。
- 裝飾繪制:用于釉面彩繪、貼花或絲網印刷,呈現花紋圖案。
特性
- 成分特性:以金屬元素(如鐵、钴、錳)化合物為主,高溫下顯色有限,但穩定性強。
- 工藝限制:需匹配燒成溫度,例如釉下顔料需高溫且品種較少。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顔料配方或工藝細節,可參考權威陶瓷工藝文獻或專業數據庫。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阿林冷凝器表的建立比重瓶乘積形式算法酬答大失所望得隴望蜀電視頻率分解澱粉的覆蓋存取控制寄存器果膠糊行使權力後屈束繪圖儀器加附注假散亂基礎承壓鏡片靜态收斂緊張性持續動作科室量鼻器流程工藝卡片内部連接電壓年終的偏導角期待值人體測量法樹脂酸鐵透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