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还役的意思、还役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还役的解释

(1).返归的役夫。《诗·小雅·杕杜序》:“《杕杜》,劳还役也。”

(2).还就原役。《魏书·肃宗纪》:“庚辰,詔以杂役之户或冒入清流,所在职人皆五人相保,无人任保者夺官还役。”《南史·范云传》:“又郡相承后堂有杂工作, 云 悉省还役,并为帝所赏。”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还役”是古汉语中的复合动词,最早见于《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具有两个核心义项:

一、指服役期满后返回原籍。《宋史·兵志》记载:“凡戍边者,三年一更,还役者免其家徭赋。”此处的“还役”指士兵完成戍边任务后归乡,并享受政策优待。该用法在唐宋时期户籍管理制度中尤为常见,体现古代劳役制度的轮换特征。

二、指返回继续承担劳役。《资治通鉴·唐纪》注引《考异》云:“士卒暂归探亲,旬日即还役。”这里强调短暂归家后仍需回到服役岗位,常见于战争期间的紧急征调。该义项在《唐六典》关于府兵制的记载中得到佐证,反映古代军事制度的强制性。

词源学角度分析,“还”取“返回”义(《说文解字》:“还,復也。”),“役”指力役或兵役(《周礼·地官》:“凡起徒役,毋过家一人。”),二字组合精确表达与古代户籍管理制度相关的空间移动概念。现代方言中,闽南语仍保留“还役”指代完成社会服务义务的用法,可见其语言生命力。

网络扩展解释

“还役”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需结合历史语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两种解释:

  1. 返归的役夫
    指服役结束后返回家乡的劳力或士兵。这一用法源自《诗经·小雅·杕杜序》中的记载:“《杕杜》,劳还役也”,即通过诗歌慰劳归来的役夫。古代文献中常以此描述战争或劳役结束后的人员返乡场景。

  2. 还就原役
    指恢复原本承担的劳役职责。例如《魏书·肃宗纪》提到,若官员无法找到担保人,则会被“夺官还役”,即罢免官职后重新服原役。此外,《南史·范云传》也记载了地方官府对劳役制度的执行情况。


补充说明:

建议结合具体文献语境理解该词,避免望文生义。

别人正在浏览...

阿婆面白闪闪瘢痆半途而废补裨不佞敕备俦伦垂腴达嚫当头一棒丹台打外定名笔杜霸遁散笃素耳石沟涧钩镰弘赡讙乐回眸蠖伏假紒甲马接待浸礼崛彊空喉老蜯联防零乱厘嫂龙輴挛曲闷闷南荣内属骈体文清东陵清头上馆牲歃盛则朔鄙私愤探监退换兔丝土性玩世不恭违敌委惰文章海蜗角虚名窝窝凹凹五道将军懈忽蟹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