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害群 ”。指危害公众的人。《魏书·高6*句6*丽传》:“卿宜宣朕旨於卿主,务尽威怀之略,揃披害羣,辑寧东裔,使二邑还復旧墟,土毛无失常贡也。” 唐 岑参 《饯王崟判官赴襄阳道》诗:“害群应自慑,恃法固须平。”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害群汉语 快速查询。
“害群”的汉语词典释义
“害群”是汉语中一个具有贬义色彩的词汇,通常指危害群体利益、破坏集体团结的人或行为。其核心含义源于成语“害群之马”,比喻对整体产生负面影响、损害集体利益的个体。以下是详细解析:
本义与引申义
来源:《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
语境应用
来源:《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年版)
“害群”最早见于《庄子·徐无鬼》:“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后演化为“害群之马”,比喻危害群体的个体。
典故出处:
黄帝在具茨山访贤途中迷路,遇牧马童子。童子答治国如牧马,“去其害马者”(剔除害群之马),点明治理需清除危害整体的因素。
来源:《庄子·外篇·徐无鬼》(中华书局点校本)
例句:
公司严惩贪污腐败,决不容忍任何“害群”行为。
少数“害群之马”的违法行为,损害了行业声誉。
同义词:
败类、祸害、蛀虫(均含损害集体之意)。
来源:《汉语同义词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年版)
定义“害群”为“危害群体”,强调其贬义属性及社会危害性。
以“害群之马”为词条,释义为“比喻危害集体的人”。
解析“害”字本义为“损伤”,引申为“妨碍、危害”。
(注:因在线词典链接需订阅访问,此处仅标注权威出版物名称。)
“害群”是一个汉语词汇,通常指危害群体或公众利益的人,常与“之马”连用为成语“害群之马”,比喻集体中具有破坏性、负面影响的人。以下是详细解释:
如需进一步了解例句或历史演变,可参考《汉典》《魏书》等文献来源。
昂仰百喙白粮奔濑鄙称并威偶势残编断简逞残赐笔淙泉翠彩达头鱼钿筐彫亡帝阙鸸鶓番石榴风尘表物苻蓠刮车归真反朴汉佩焊嘴华夷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贱迍矫翰借古讽今警呵静素即用跨迈狂躁晜孙连墙接栋灵峰陵门旅壁冒干免避鮎鱼盘突破二作三乾急啓祚群处攘袪石椁时因唆使天有不测风云脱皮儿裹剂土政策晚香问题无石子五衰仙木闲衣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