苻蓠的意思、苻蓠的详细解释
苻蓠的解释
(1).蒲草名。茎可编席。《尔雅·释草》:“莞,苻蘺,其上蒚。” 郭璞 注:“今西方人呼蒲为莞蒲;蒚谓其头臺首也。今 江 东谓之苻蘺。西方亦名蒲。中茎为蒚,用之为席。”《诗·小雅·斯干》“下莞上簟,乃安斯寝” 孔颖达 疏引《本草》曰:“白蒲一名苻蘺, 楚 谓之莞蒲。”
(2).白芷之别名。
词语分解
- 苻的解释 苻 ú 同“莩”。 姓。 笔画数:; 部首:艹; 笔顺编号:
- 蓠的解释 蓠 (蘺) í 〔江蓠〕.红藻的一种,生长在海湾浅水中,可用来制造琼脂;.古书上说的一种香草。 (蘺) 笔画数:; 部首:艹;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苻蓠”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具有双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一、植物名(蒲草类)
-
基本定义
苻蓠指一种蒲草类植物,茎秆可用于编织席子,古代文献中常与“莞”并称。例如《尔雅·释草》记载:“莞,苻蓠,其上蒚”,郭璞注称其茎秆可制席,江东地区称其为苻蓠。
-
别名与用途
又名“莞蒲”,在《诗经》等典籍中与“簟”(竹席)并提,用于描述古代寝具材质。
二、中药名(白芷别名)
-
药用特性
苻蓠是中药“白芷”的别称,性味辛温,归肺、胃经,具有祛风燥湿、通窍止痛、消肿排脓等功效。
-
临床应用
- 外感风寒:配伍防风、羌活等,缓解头痛鼻塞。
- 阳明头痛与鼻渊:善通鼻窍,常用于治疗齿痛、鼻窦炎等。
补充说明
- 字形与通假:苻蓠的“苻”通“莩”,指芦苇秆内的薄膜(如《淮南子》提及“芦苻之厚”),但此义项与植物名关联较弱。
- 文献权威性:白芷的药用解析参考自权威性较高的汉典词条,而蒲草类释义综合了多来源记载。
若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尔雅》《本草纲目》等古籍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二
《苻蓠》是一个古汉字词,意思是芦苇的茎。它的拆分部首是草木,笔画数为12。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使用的时候是用于形容芦苇的茎部。
在繁体字中,苻蓠的写法保持不变。
古时候,汉字的写法有所不同,苻蓠这个词的古代写法可能与现代有所差异,但是具体写法我这里暂时没有相关资料。
以下是苻蓠的例句:
1. 池塘里的苻蓠随风摇曳。
2. 清澈的水中生长着一丛苻蓠。
苻蓠的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暂时我这里没有相关信息。
别人正在浏览...
熬刑爆跳如雷陂沟不刿察见偿金伧才错遌宕匠当胸钉鞋发剔風斤逢世副端覆鹿遗蕉傅吕冠佩关张哈哧汉鸡鹤班火炮见闻交结佳作借閲金策今月古月虮虱灸刺积幼菌界骏驭孔阳坤宁宫雷峰夕照连序冽清留壁龙帐梅什儿门范鸣愿摩肩擦踵千庐岂得气毬热落柔淑三器设舝事款则圆师婆粳水容头先妥干违令我师谢家咏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