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istress;grief;sad;sorrowful] 悲痛
阿母大悲摧。——《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哀伤。《乐府诗集·杂曲歌辞十三·焦仲卿妻》:“ 兰芝 惭阿母:‘儿实无罪过。’阿母大悲摧。”《周书·晋荡公护传》:“顾视悲摧,心情断絶。” 明 文徵明 《佥宪伊先生感事诗叙》:“至於事变恩移,不能无悲摧感蹙之情,其事足慨也。”
“悲摧”一词的含义可从传统文学和现代网络语境两个层面理解:
核心释义
指极度悲痛、哀伤的情感,常见于古代诗文。如《孔雀东南飞》中“阿母大悲摧”,以及《周书》记载的“顾视悲摧,心情断绝”,均表示因重大变故引发的深切悲伤。
词源解析
“摧”在古汉语中本身含有伤痛之意,常与“悲”“怆”等字组合使用(如“摧藏”“悲摧”),多用于描述丧事、离别等场景的哀恸。
语义泛化
现多写作“悲催”,成为网络流行词,用于戏谑表达不顺心、倒霉或轻微挫败感,如:“今天被老板批评,太悲催了”。相较于原词的沉重感,带有自嘲色彩。
使用差异
在正式文体或学术讨论中建议用“悲摧”,日常交流可用“悲催”但需注意语境,避免在严肃场合使用。需区分古代“摧心肝”的沉痛与现代“求安慰”式调侃的差异。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