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取别家的井水。《淮南子·览冥训》:“乞火不若取燧,寄汲不若凿井。”
寄汲是古汉语中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依赖外部力量获取生存所需,尤指借助他人之力取水,后引申为自身能力不足时需仰仗外力支持。以下是详细释义及文献佐证:
字义拆分
二字组合后,字面指依托他人之力取水,暗含自身无法独立完成之意。
引申义
引申为能力有限时需借助外部资源,如《淮南子·说林训》中“短绠不可汲深”即隐含此意,强调能力不足者需依赖他者辅助(参见《淮南子集释》,中华书局2010年版)。
“绠短者不可以汲深”虽未直用“寄汲”,但以“短绠汲深”隐喻力不能及,为“寄汲”的哲学基础(《庄子集释》,中华书局2004年版)。
“短绠不可以汲深,器小不可以盛大”进一步阐释依赖外力的局限性,呼应“寄汲”的引申内涵(《淮南鸿烈集解》,商务印书馆1933年版)。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明确收录:
寄汲:谓取水于他人之井。喻仰赖他人之力。
(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年,第7卷,第456页)
该词暗含中国传统思想中对自力更生的推崇,如《论语·卫灵公》“君子求诸己”即反对过度“寄汲”,强调主体能力的重要性(《论语译注》,杨伯峻注,中华书局2009年版)。
参见文献
“寄汲”是一个较为少见的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解析:
基本释义
指取别家的井水,字面意思是依赖他人提供的井水()。该词出自《淮南子·览冥训》:“乞火不若取燧,寄汲不若凿井”,强调自立的重要性,比喻依赖他人不如自己创造资源。
引申含义
在语境中常带有被动依赖、缺乏自主性的隐喻。例如“寄汲不若凿井”一句,通过对比借水与挖井,倡导人应主动解决问题而非依附他人()。
常见误读
部分非权威来源将“寄汲”拆解为“寄托+汲取”,引申为“通过汲取知识实现理想”。此类解释缺乏古籍依据,属于现代语境下的再创作()。
建议优先参考《淮南子》及权威词典的释义。若需了解扩展用法,可结合具体语境进一步分析。
阿谀苟合班见保管八音领袖裨裨不当家禅榻触地纯仁雏穉遏绝分施副品负筭公约鼓盖过不及骨托济良所敬厚晶体管急觞九宫格抗节旷代楞冲冲练队帘柙慢公盲眡拿云握雾炮杖蓬阙品调破题谸芊亲睹请救轻跳七起驲丞睿明麝酒生料申屠首引鼠毛褐属禽宿铁刀踏里彩唐弓叹惜跳脚舞听真歪道闻样贤谊小军宵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