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犹言搜括聚敛。《旧唐书·韦巨源传》:“ 巨源 屡践台辅,专行勾徵,废越条章,崇尚侵刻,树怨天下,剥害生灵,兆庶流离,户口减耗。”
“勾征”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具体释义如下:
勾征(gōu zhēng)指搜括聚敛,即通过强制手段征收财物。该词带有明显的负面含义,常用于描述官吏滥用职权、过度征敛的行为。
《旧唐书·韦巨源传》记载:“巨源屡践台辅,专行勾徵,废越条章,崇尚侵刻,树怨天下,剥害生灵,兆庶流离,户口减耗。”
此处描述唐代官员韦巨源利用职权横征暴敛,导致民生凋敝、人口减少的社会问题。
该词属于历史词汇,现代汉语中极少使用,主要出现在古籍研究或历史文献分析中。如需表达类似含义,可用“横征暴敛”“搜刮”等现代词汇替代。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旧唐书》《汉语大词典》等典籍。
勾征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引诱、欺骗。它可以用来形容某人以各种手段诱导他人做出某种行为或达到某种目的。
勾征的部首是手,表示与手有关。它由7个笔画组成。
勾征最早是出现在《康熙字典》中,属于汉字演变过程中衍生出来的新字。它由两个独立的字义合并而成,通过合并形成一个新的词语。
勾征的繁体字是「勾徵」。
古时候,勾征的写法可能会有一些差异,但基本上保持了现在的形状和结构。
1. 他用甜言蜜语勾征我,让我相信了他的谎言。
2. 这个广告采用了勾征的手法,忽悠消费者购买其产品。
组词:勾引、征召。
近义词:引诱、诱使。
反义词:拒绝、抵抗。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