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参(?—公元前190年),字敬伯,西汉开国功臣、军事家、政治家,汉朝第二位相国。以下是关于他的详细解释:
曹参是泗水郡沛县(今江苏沛县)人,秦末任沛县狱吏,与萧何同为县中官吏。后随刘邦起义,成为核心将领之一,封平阳侯,官至丞相。其军事与政治成就被司马迁记载于《史记·曹相国世家》。
军事成就
参与楚汉战争及平定异姓诸侯王(如陈豨、英布),攻占两国、122县,俘虏诸侯王及高官多人,身负70余处战伤,被刘邦赞为“功最多”。
政治智慧
任丞相后推行“萧规曹随”政策,延续萧何制定的律法制度,主张无为而治,减轻赋税徭役,使汉初社会快速恢复稳定。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参考《史记》原文或权威历史研究文献。
曹参是一个汉字词语,它的意思是指官职的一种。下面我将介绍一些有关这个词的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字、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曹参由两个部首组成,左边是“曰”部,右边是“参”部。它的总笔画数为18。
曹参一词最早出现在古代的官制中,它指的是官职中的一种职位。具体来说,曹参是指曹州参军的职务,曹州在古代是一个重要的州级行政区域,而参军则是曹州的一种具体职位。
曹参的繁体字为「曹參」。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曹参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根据古代《康熙字典》的记载,曹参的另一种写法为「巧参」,用「巧」代替了「曰」部,表示巧妙之义。
1. 他被任命为曹参,负责曹州的军事事务。
2. 曹参一职需要具备丰富的军事经验和卓越的领导能力。
曹参可以作为一个词语的组成部分,例如:参谋、参政、参访。
曹参的近义词包括参军、军参等。
曹参的反义词是非曹参,即没有担任曹参职位的人。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