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草名。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二·鬼督邮》:“此草独茎而叶攒其端,无风自动,故曰鬼独摇草,后人讹为鬼督邮尔。因其专主鬼病,犹司鬼之督邮也。古者传舍有督邮之官主之。徐长卿、赤箭皆治鬼病,故并有鬼督邮之名,名同而物异。”
(2).徐长卿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二·徐长卿》。
(3).天麻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一·赤箭》。
鬼督邮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殊文化内涵的名词,主要作为传统中药材“天麻”的别名使用。其释义与来源如下:
“鬼督邮”指天麻(Gastrodia elata Blume),属兰科植物,其干燥块茎入药。该名称源于古人对天麻形态特征和药效的联想:
最早记载见于《本草纲目》:
“天麻,一名鬼督邮。时珍曰:此物独茎而叶攒其端,无风自动,故曰鬼独摇草,后人讹为鬼督邮。”(李时珍《本草纲目·草部》)
明代《药品化义》进一步解释其命名逻辑:
“天麻形如芋魁,有游子十二枚周环之,仿若鬼魅所附,其功善逐风邪,如督邮之巡行,故名。”(贾所学《药品化义》)
天麻自古用于治疗“风疾”,如《神农本草经》载其“主杀鬼精物,蛊毒恶气”,对应“鬼督邮”驱邪之名。现代药理证实其含天麻素,可抗惊厥、降血压。
因“鬼”字避讳,宋代《证类本草》曾改称“独摇草”,但“鬼督邮”仍为医籍常用异名,反映古人以具象官职诠释抽象药理的思维。
《中华本草》明确标注:
“鬼督邮为天麻之古称,属兰科寄生植物,主产于云贵川,为息风止痉要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
植物学界亦沿用此名,强调其与银线草(金粟兰科)等混淆品种的区别。
参考资料来源:
“鬼督邮”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古代词语,具体解释需结合不同语境:
草名
指一类草本植物,特征为“独茎而叶攒其端,无风自动”,因此得名“鬼独摇草”,后讹传为“鬼督邮”。
药用特性
此类植物多具毒性(如金粟兰属部分种类),但可入药治跌打损伤、疮疖等,需谨慎使用。
“鬼督邮”得名与古代医学观念相关:
注意:现代使用该词时,需结合上下文区分植物学与隐喻含义,但传统文献中主要指草药。如需深入考证,建议参考《本草纲目》等古籍原文。
傲倨抱怨逼削驳论不逮养不牢裁撤裁造院朝服嗤诮捶床捣枕出芽丛骈刀札短趁发喟敢怒而不敢言高深莫测供张果子酒黑籍鸿乙满纸荒率潢洿活铮铮绛霄阶廊进止炯尔蜡炬栏子马龙头锯角鹿箛麦候梅公馁魄泥沙俱下屏鄣辟支果乾德浅视欺傲青飇球音齐心一力泣竹趋光性生存试儿拭目倾耳石油焦兽暴疏失四虚汤夫人桃穣贴脚弯蛾闲别小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