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辟支果的意思、辟支果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辟支果的解释

佛教语。小乘二果之一。系通过缘觉乘修得的正果。后用以比喻诗歌中成就较低者。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辩》:“论诗如论禪, 汉 、 魏 、 晋 与盛 唐 之诗,则第一义也。 大历 以还之诗,则小乘禪也,已落第二义矣。晚 唐 之诗,则声闻、辟支果也。” 清 钱谦益 《<唐诗英华>序》:“ 严氏 以禪喻诗,无知妄论,谓 汉 、 魏 、盛 唐 为第一义, 大历 为小乘禪,晚 唐 为声闻、辟支果,不知声闻、辟支即小乘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辟支果是佛教术语,指修行者通过独自觉悟十二因缘法而证得的果位,全称"辟支佛果"。该词由梵语"pratyekabuddha"音译而来,又称"缘觉果"或"独觉果",特指未闻佛陀教法而能自悟真理的修行者所达境界。

从汉语构词法分析,"辟"取"开辟、独立"之义,"支"为"分支"之意,合指脱离声闻乘主流修行体系的独立悟道方式。《佛学大辞典》载其核心特征为"观因缘生灭之理,不假他教,自然得道"的修行路径。在佛教果位体系中,辟支果高于阿罗汉果但低于佛果,属于三乘教法中的中乘果位。

该果位修行者具有两大特性:一是需历经百劫修行方能证得,二是需值佛出世听闻十二因缘法起修。《俱舍论》特别强调其"麟角喻"特质,比喻此类修行者如麒麟之角般稀有独存。与声闻乘依四谛观修不同,辟支果修行侧重观察万物缘起性空之理,通过飞花落叶等自然现象悟道。

据《大智度论》记载,证得辟支果者虽具神通变化能力,但因缺乏大悲心与度生愿力,故不被视为究竟圆满的佛果。该概念在汉传佛教判教思想中具有特殊地位,天台宗智顗大师在《法华玄义》中将其归类为"别教菩萨"修证阶位的重要组成部分。

网络扩展解释

“辟支果”是一个佛教术语,后延伸至文学批评领域,具体含义如下:

一、佛教原义

  1. 基本定义
    指小乘佛教修行的第二果位,属于“缘觉乘”所证悟的正果。修行者通过观察十二因缘等自然现象觉悟,但未达到最高层次的佛果。

  2. 修行层次
    小乘佛教将果位分为四阶,辟支果(即“一来果”)位列第二,高于初果“预流果”,低于三果“不还果”和四果“阿罗汉果”。


二、文学批评中的比喻

宋代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辩》中,以禅喻诗,将“辟支果”借指诗歌成就较低的层次:


三、其他信息

如需进一步了解佛教果位体系或严羽诗论,可查阅《阿含经》或《沧浪诗话》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爱才好士百年之好抱戴暴桀北齐本田不相下仓徨漕臣除害兴利捶床捣枕黜抑打成一片大发登时第一断灾纷纷扰扰附小甘锐侯革屦阁楼騧駠官民滚杂含混号天和奏花骨朵怀贰黄圜惶悚华诬降鉴见时知几街声畸角静暇寂若无人基源矿镤墨封闹垓齧铁辔头嫔物琵琶别抱婆嫂船声色货利实惠输积谈中挑抉通爽通讯贤俊小两晓熟亵玩席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