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瞽惑的意思、瞽惑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瞽惑的解释

迷乱;蛊惑。 宋 司马光 《闻喜县修文宣王庙记》:“人之言曰:‘古民淳质故可教,今民伪薄故不可教。’是瞽惑之言,不足稽也。” 宋 李心传 《建炎以来繫年要录·绍兴四年五月》:“今民之师帅,既不能以是为政,乃为魔头者窃取以瞽惑其党,使皆归德于魔,於是从而附益之以邪僻害教之説。”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中:“圣人之学,日远日晦,而功利之习,愈趋愈下,其间虽尝瞽惑於佛老,而佛老之説,卒亦未能有以胜其功利之心。”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瞽惑是汉语中一个较为古雅的合成词,其含义可从字源和文献用例两方面解析:

一、字义分解

  1. 瞽(gǔ):

    本义指双目失明,《说文解字》释为“目但有眹也”(即仅有眼缝而无视力)。引申为“昏昧不明事理”,如《荀子·劝学》云“不观气色而言,谓之瞽”。

  2. 惑(huò):

    指心智迷乱、受蒙蔽,《说文》注“乱也”,如《孙子兵法》“禁祥去疑,至死无所惑”。

二、合成词释义

“瞽惑”为同义复合词,强调因蒙蔽而昏聩不明的状态,具体包含两层含义:

  1. 蒙蔽欺瞒:

    指以虚假之言迷惑他人。如明代唐顺之《答吕沃州书》:“淫巫瞽惑,妄言祸福。”

  2. 昏昧无知:

    形容人缺乏判断力,易受蛊惑。清代王夫之《读通鉴论》批判佛老学说“导天下以瞽惑”。

三、文献典例

四、现代使用

该词今多见于学术论述或文学创作,如研究古代思想史时形容“邪说瞽惑民心”,强调错误思想对认知的遮蔽性。


参考资料来源:

  1. 《汉语大词典》(汉典网收录)

    http://www.zdic.net/hans/%E7%9E%BD

  2. 唐顺之《荆川集》(国学大师网)

    https://www.guoxuedashi.com/a/64470j/

  3. 王夫之《读通鉴论》(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https://ctext.org/wiki.pl?if=gb&chapter=741635

  4.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商务印书馆)

网络扩展解释

“瞽惑”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gǔ huò,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解释如下:

1.词义解析

2.用法与语境

3.权威引用

4.近义词与关联词

“瞽惑”强调通过蒙蔽手段扰乱他人心智,具有较强负面色彩,常见于历史或文学性文本。现代语境中更推荐使用“蛊惑”表达相似含义。

别人正在浏览...

百君子版簿屏息博辩层朋鼚轩蝉蛇刺访瓷宫斗钿帆席风举云飞广舄贵正郭秃号手花胡哨昏顽江味揃扑教手谲秘跼念髺頭论执麻苎煤黑油鸣珂里貔貅齐眉举案青峦清虚境琼堆玉砌绮襦纨絝邱垄遒美求贤下士鹊谶榷酤肉杌沙堤伤惨神子寿终输电水蚀笋皮叹嘉贪小失大逃遁讨覈桃花马铁斗子讬意望眼穿慰纳逶邃象智险畏翕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