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寒毛竖的意思、骨寒毛竖的详细解释
骨寒毛竖的解释
形容十分害怕。
词语分解
- 骨的解释 骨 ǔ 人和脊惟动物身体里面支持身体保护内脏的坚硬组织:骨头。骨胳(全身骨头的总称)。骨节。骨肉(a.指最亲近的有血统关系的人,亦称“骨血”;b.喻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关系)。骨干(刵 )。 像骨的东
- 竖的解释 竖 (竪) ù 直立,直立的,与“横”相对:竖立。竖井(一种垂直的矿井)。竖琴。竖起耳朵听。 汉字笔形之一,自上往下。 上下的或前后的方向,与“横”相对:竖着写。 旧称未成年的童仆,小臣,引申为卑贱的
专业解析
“骨寒毛竖”是汉语中形容极度恐惧或寒冷状态的成语,其核心含义指因外界刺激引发的生理与心理双重反应。《汉语大词典》将其解释为“骨头感到寒意,汗毛直立”,常用于描绘人在受到惊吓、遭遇阴森环境或骤遇严寒时的本能反应。从构词逻辑分析,“骨寒”强调躯体内部的寒冷感,“毛竖”则通过体表毛发直立现象强化感官冲击,二者叠加形成强烈的画面感。
该成语的用法具有双重指向性:
- 生理层面:可描述人体暴露于低温环境时的自然反应,如《现代汉语成语规范词典》举例“北风呼啸,行人骨寒毛竖”;
- 心理层面:多用于文学作品中渲染恐怖氛围,例如《古汉语常用词通释》引《聊斋志异》场景“夜半闻异响,令人骨寒毛竖”。
与“毛骨悚然”“不寒而栗”等近义词相比,“骨寒毛竖”更侧重通过体感变化传递情绪,符合汉语“以形写神”的表述传统。其语义演变可追溯至南北朝时期文献,在唐宋诗词中逐渐定型为固定表达。
参考资料:
-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
- 《现代汉语成语规范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古汉语常用词通释》(中华书局)
网络扩展解释
“骨寒毛竖”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释义
形容人因极度害怕而浑身发冷、汗毛竖起的惊恐状态。
2. 读音与结构
- 拼音:gǔ hán máo shù(注意“骨”读作gǔ,而非gū)。
- 结构:联合式成语,含贬义色彩,多用于书面语。
3. 出处与典故
出自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名实》:
“后人书之,留传万代,可谓骨寒毛竖也。”
原文通过批评虚伪行为,强调后人读到这类记载时会因惊惧而毛骨悚然。
4. 用法与示例
- 语法功能:作谓语、状语,多用于描述心理恐惧。
- 例句:
“他被吓得骨寒毛竖,连话都说不出来。”
5. 相关扩展
- 近义词:毛骨悚然、魂飞魄散(参考提到“魂飞魄散”的例句)。
- 辨析:与“不寒而栗”相比,“骨寒毛竖”更强调因外界刺激引发的强烈恐惧感。
该成语生动描绘了因极度恐惧产生的生理反应,多用于文学或正式语境。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出处原文,可参考《颜氏家训》或权威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兵级避暑山庄剥落部大城门楼床头金尽错采待刚倒飞顶隔斗凑嘟呐顿颔阿世取容犯恶方繖吠奢感痛共振归人輠脂悍诞和宜鸿鶱凤逝宦达虎踞鲸吞骄王脚丫朝天假誉驰声截发銼藳揭橥积善余庆絶肠聚乙烯塑料帘帏明正民殷财阜拿班宁固暖衣排牙烹龙庖凤辟翕千岁鹤归窃踞嶔岑山擎拳合掌穷岩奇珍荣幸闰统上腔上下和合疏绝同天节唾洟罔莫纹路碔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