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积善余庆的意思、积善余庆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积善余庆的解释

谓积德行善之家,恩泽及于子孙。语出《易·坤》:“积善之家,必有餘庆;积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后汉书·杨彪传》:“《周书》父子兄弟罪不相及,况以 袁氏 归罪 杨公 ,《易》称‘积善餘庆’,徒欺人耳。” 南朝 梁 刘孝标 《辩命论》:“‘积善餘庆’,立教也;‘凤鸟不至’,言命也。”《旧唐书·薛收顾胤传论》:“ 顾胤 清芬,可观彝范,积善餘庆,其有子哉!” 明 刘基 《祖永嘉郡公诰》:“ 刘基 祖父 刘庭槐 ,志乐《诗》《书》,义孚乡里,积善餘庆,发於孙枝。”《英烈传》第六三回:“朕家本农桑,屡世以来,皆忠厚长者,积善餘庆,以及朕躬。”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积善余庆”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周易·坤》,其核心含义是强调积德行善对家族后代的深远影响。以下是详细解析:

一、词义溯源

  1. 出处:该成语出自《周易·坤》中的经典语句:“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意为长期行善的家庭会为子孙积累福泽,而作恶之家则会给后代招致灾祸。
  2. 字义拆解:
    • 积善:指持续积累善行,其中“善”在甲骨文中由“羊”(象征吉祥)与“誩”(表言辞)构成,本义为符合道德的美好言行。
    • 余庆:“余”指遗留,“庆”即福泽,合指祖先善行延续给子孙的恩惠。

二、内涵延伸

  1. 家风传承:成语强调家族通过代际积累善行形成正向循环,如北宋范仲淹设立义庄资助族人,便是“积善余庆”的典型实践。
  2. 文化象征:常被刻于祠堂、牌匾(如江苏苏州东山镇某古宅门楣题有“积善余庆”),体现中国传统家族伦理观。

三、用法特点

四、现代启示

该成语至今仍被用于倡导道德建设,提醒个人行为对家族和社会的影响。例如在教育中,常借“积善余庆”强调家庭德育的重要性。

从字源到实践,“积善余庆”浓缩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德福相承”的伦理观,既是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当代精神文明建设的文化资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积善余庆的意思

《积善余庆》是一句成语,意为积累善行,就会有好的结果。它形容积累了善事的人,在不经意间会得到好的回报或好运。

拆分部首和笔画

《积善余庆》由四个汉字组成,分别为“积”、“善”、“余”、“庆”。

“积”的部首是禾,并且有秝(4画),秦(4画),竾(5画)的多种写法。

“善”的部首是口,并且是一个独体字,有喉(9画)的古时写法。

“余”的部首是⺇,并且有余(7画),苣(8画),〡(6画)的多种写法。

“庆”的部首是广,并且有庄(10画),廪(12画),廴(4画)的多种写法。

来源

《积善余庆》这个词出自《论语·先进篇》:“先进之志,施于事而后成,成者寡,而败者众。是以聪明者察为其事发者也,愚者以功为其事成者也。”意思是在做好事之前先考虑是否能够达到目标,做好事的人少,做坏事的人多。只有聪明人才能预见到做好事之后的展开,而愚蠢的人只看到事情最后是否成功。

繁体

《积善余庆》的繁体写法为「積善餘慶」。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的汉字写法中,有些字的形状和现代不同。

例如,古时候的“积”写作“積”,“余”写作“餘”,“庆”写作“慶”。

例句

他平时做了很多善事,为人们积累了很多好的缘分,如今步入事业成功,真是积善余庆啊。

组词

积毁销骨、先天不足后天有余、一点一滴、积重难返。

近义词

积德累善、好事多磨、因果报应、行善有善报。

反义词

积恶不悛、作恶多端、罪不容诛。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