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纳室的意思、纳室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纳室的解释

娶妻。 唐 牛僧孺 《玄怪录·崔书生》:“ 崔生 母在故居,殊不知 崔生 纳室。” 清 严有禧 《漱华随笔·李孝女》:“母卒既葬,乃为弟纳室,嫁其妹。”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纳室”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常用,其核心含义指向娶妾或收纳姬妾的行为。以下是基于权威汉语词典及文献的详细解释:


一、核心释义

  1. 娶妾

    指男子在已有正妻的情况下,再接纳其他女子为妾室的行为。

    来源:《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

  2. 收纳姬妾

    强调将女子纳入家庭成为侧室,与“纳妾”同义。

    来源:《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二、历史背景与文化内涵

“纳室”源于中国古代的一夫一妻多妾制。在封建礼法下,男子可娶正妻一人,另纳妾室以延续宗族或满足社会地位需求。


三、现代使用与语义演变

现代汉语中,“纳室”一词已逐渐消亡,被“纳妾”替代。其使用多见于历史文献、古典小说(如《红楼梦》中贾府纳妾情节)及研究古代婚姻制度的学术著作。

来源:王力《古代汉语》


四、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链接(注:需订阅访问)

  2.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链接

  3. 《左传》(中华书局点校本)
  4. 《礼记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5. 王力《古代汉语》(中华书局)

“纳室”是反映古代婚姻制度的历史词汇,其语义与宗法社会结构紧密关联,现代语境中仅存于学术研究或特定文化讨论中。

网络扩展解释

“纳室”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娶妻并将妻子接入家庭,主要强调婚姻的缔结和家庭的接纳。以下是综合多来源的详细解释:

  1. 基本释义
    “纳”指接纳、收进,“室”指家庭或住所,组合后表示男子通过婚姻将妻子正式迎入家中,建立家庭关系。这一行为不仅体现婚姻的仪式性,也暗含对家庭责任的承担。

  2. 用法与语境

    • 在古代文献中,“纳室”多用于描述娶妻过程,如唐代《玄怪录》记载:“崔生母在故居,殊不知崔生纳室”()。
    • 清代《漱华随笔》中亦提到“为弟纳室,嫁其妹”,表明该词在传统家庭伦理中的重要性()。
  3. 文化内涵
    该词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婚姻的重视,尤其是“明媒正娶”的礼仪规范。通过“纳室”,男方将妻子纳入家族体系,象征家庭结构的完整性和延续性()。

  4. 与现代用词的差异
    当代汉语中,“纳室”已较少使用,取而代之的是“结婚”“娶妻”等更通俗的表达。但在研究古籍或历史文本时,仍需理解其特定含义()。

若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玄怪录》《漱华随笔》等古籍原文,或查阅汉典等权威辞书(、5、9)。

别人正在浏览...

阿段案队阿婉宝绪悲歌慷慨逼驳笔才碧芙蓉博明乘钓崇峭带衽当位刀砧杀鼎成龙去对家对内搞活兑悦翻梓飞幕风吹草动否败哽结宦路讳掩魂依姜被骄偷角砧鸠形鹄面镌铭铃铛心凌风舸力强历行蛮夷戎狄面乙名部明哲保身磨昏抉聩眤洽瓯子弃家荡产磬浄亲情秋玉企业家犬马烧银绳迹绳勒身前使的寿光先生田父献曝土木堡万金油围遶无死写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