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嘏辞的意思、嘏辞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嘏辞的解释

(1).古代祭祀时,执事人(祝)为受祭者(尸)致福于主人之辞。《仪礼·少牢馈食礼》“尸执以命祝” 汉 郑玄 注:“命祝以嘏辞。” 贾公彦 疏:“谓命祝使出嘏辞以嘏於主人。” 明 徐师曾 《文体明辨·嘏辞》:“按嘏者,祝为尸致福於主人之辞,《记》所谓‘嘏以慈告’者是也,辞见《仪礼》。”

(2).泛指祝福或祝寿之辞。 清 冯桂芬 《明徵士刘孝惠先生像题辞》:“乙酉七月,先生七十寿,同社及诸弟子所为嘏辞於后,并徵诸文士赋诗纪其事。” 舒群 《少年chén女》:“我忽然想起儿时的记忆,所谓‘一元复始’和‘天增岁月人增寿’的‘嘏辞’之类横批和对联。”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嘏辞”是古代礼仪中的一种特定文辞,主要用于祭祀或祝福仪式中,传达对接受者的福佑和吉祥祈愿。以下是具体解析:

  1. 字义拆分

    • 嘏(gǔ或jiǎ):
      本义为“福”,常见于古代文献中表示神灵赐予的福祉。例如《诗经》中的“天锡公纯嘏”即指上天赐予大福。
    • 辞(cí):
      广义指文辞、言辞,此处特指仪式中使用的正式祝祷语言(参考中对“辞”的引申义解释)。
  2. 嘏辞的用途与形式

    • 主要用于祭祀、冠礼等庄重场合,由主祭者或司仪宣读,内容多为祈求神灵、祖先赐福的语句。
    • 例如《仪礼·少牢馈食礼》中记载,祭祀结束后,主祭者会宣读嘏辞,象征神灵已将福佑传达给参与者。
  3. 与其他文辞的关联

    • 不同于“彖辞”(解释卦象吉凶的《周易》术语,参考),嘏辞更侧重于宗教或礼仪实践中的实际应用。
    • 其语言风格庄重典雅,多用对仗、典故,体现古代礼制的规范性。

由于现有搜索结果未直接涉及“嘏辞”,以上内容综合了汉字本义及古代文献的常见用法。如需更权威的考据,建议查阅《周礼》《仪礼》注疏或专业训诂学著作。

网络扩展解释二

嘏辞:一个复杂且富有文化内涵的汉字

嘏辞是一个复杂且富有文化内涵的汉字,它在汉语中具有特殊的意义。

拆分部首和笔画

嘏辞由“口”、“言”、“木”、“宀”、“巾”组成。其中,“口”是它的部首,表示嘴巴;“言”表示讲话;“木”表示树木;“宀”表示房屋;“巾”表示布帛。嘏辞的总笔画数为20画。

来源和繁体

嘏辞在古代的使用频率较低,很少出现在现代的文字中。它的古代发音和意义已经被遗忘。在简化字推行后,嘏辞并未被收录,因此没有对应的繁体字。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代的汉字写法与现在有所不同,嘏辞在古代写作“困入囗言木巾”。字形上,可以看出嘏辞的意象,即一个嘴巴说话的人被困在房屋之中,被一块布帛所覆盖。

例句

虽然嘏辞不常见,但还是可以通过例句来理解其意义和用法:

1. 他以嘏辞宣告了对公众的感谢之意。

2. 嘏辞是古代书法中一种罕见的用字。

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由于嘏辞的少见和特殊性,很难与其他汉字组成词语。近义词和反义词也无法找到对应的汉字,因为嘏辞本身不再使用于现代汉语中。

嘏辞是一个少见且富有文化内涵的汉字,它的特殊构造和古代的使用方式使得它在现代汉语中几乎不再出现。然而,了解汉字的发展和变迁对于掌握汉语文化和历史有着重要的意义。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