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板的意思、鞭板的详细解释
鞭板的解释
马鞭和手板。古代礼制:武将执鞭清道和文官执板侍立为见到上官时的礼节。《梁书·韦粲传》:“ 粲 建议推 仲礼 为大都督,报下流众军。 裴之高 自以年位,耻居其下,乃云:‘ 柳节下 是州将,何须我復鞭板。’”《陈书·虞寄传》:“及谢病私庭,每诸王为州将,下车必造门致礼,命释鞭板,以几杖侍坐。”
词语分解
- 鞭的解释 鞭 ā 驱使牲畜的用具,柔软像绳子:鞭杆。鞭长莫及。 用鞭子抽打:鞭打。鞭扑。鞭责。鞭策。 形状细长类似鞭子的东西:教鞭。 一种古代兵器,铁制有节,无锋刃:钢鞭。竹节鞭。 编连成串的爆竹:鞭炮。小鞭。
- 板的解释 板 (⑥闆) ǎ 成片的较硬的物体:案板。板子。木板。板上钉钉。 诏书:诏板。 演奏民族音乐或戏曲时打节拍的乐器,又指歌唱的节奏:檀板。鼓板。一字一板。荒腔走板。 不灵活,少变化:死板。呆板。 硬得像
网络扩展解释
“鞭板”是古代礼制中的特定器物组合,主要包含以下含义及背景:
一、基本释义
鞭板(拼音:biān bǎn)由马鞭和手板组成,是古代文武官员面见上级时的礼仪用具。具体分工为:
- 武将执鞭:象征清道职责,体现军事权威;
- 文官执板:即笏板,用于记录或行礼,代表文职身份。
二、历史出处
该词最早见于《梁书·韦粲传》,记载裴之高因不满职位安排而提到“何须我复鞭板”,侧面印证了其礼仪功能。另《陈书·虞寄传》也提及官员拜访时“释鞭板”以示尊重。
三、其他解释辨析
部分非权威资料(如)称其为成语,形容“愤怒神情”,但此说法缺乏古籍佐证,可能为现代误用或引申义,需谨慎参考。
四、总结
“鞭板”核心含义聚焦于古代官场礼仪,反映了文武官员的职责分化与等级制度。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梁书》《陈书》等原始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鞭板》这个词的意思是指一种用来舞动的乐器,也被用于表演传统戏曲中的鞭打动作。下面是关于《鞭板》的一些详细信息:
拆分部首和笔画:《鞭板》这个词由两个部首组成,左边是韦部,右边是雨部。它总共包含了13个笔画。
来源:《鞭板》一词源于中国传统戏曲中的鞭打动作。在舞台上,演员们使用鞭板来模拟声音和动作,以增强表演的效果。
繁体:《鞭板》的繁体字为「鞭板」,字形相同,只是结构更为复杂。
古时候汉字写法:古代汉字写法中的《鞭板》没有明确的记录,因为它是一个比较新的词汇,常常使用现代汉字形式。
例句:他娴熟地舞动鞭板,引起了观众的热烈掌声。
组词:与《鞭板》相关的组词有「鞭打」、「舞动」等。
近义词:与《鞭板》意思相近的词有「板子」、「鞭子」等。
反义词:《鞭板》的反义词没有明确的对应词汇,因为它指代一种特定的乐器和动作,不易与其他词对立比较。
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所帮助!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