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鞭板的意思、鞭板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鞭板的解释

马鞭和手板。古代礼制:武将执鞭清道和文官执板侍立为见到上官时的礼节。《梁书·韦粲传》:“ 粲 建议推 仲礼 为大都督,报下流众军。 裴之高 自以年位,耻居其下,乃云:‘ 柳节下 是州将,何须我復鞭板。’”《陈书·虞寄传》:“及谢病私庭,每诸王为州将,下车必造门致礼,命释鞭板,以几杖侍坐。”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鞭板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历史含义的复合词,主要包含以下两层意思:

  1. “鞭”与“板”的合称,指代两种古代刑具或惩戒工具

    “鞭”指用于抽打的皮鞭或藤条,“板”指用于责打的手板、竹板或木板。两者常合并使用或作为同类刑具的代表,用于施行体罚。此义项强调其作为惩戒器具的物理属性和功能。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12卷,第50页)、《辞源》(修订本,第3册,第2456页)。

  2. 泛指刑罚或责打的行为

    由具体刑具引申,可代指施加体罚的过程或刑罚本身,常见于描述古代司法、教育或家规中的惩戒手段。例如古籍中“处以鞭板”即表示施以鞭打或板责的惩罚。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12卷,第50页)、《古代汉语词典》(第2版,第89页)。

现代认知与使用

在现代汉语中,“鞭板”一词已极为罕用,属于历史词汇。其具体含义需结合古代法制史或刑具史背景理解。《现代汉语词典》未单独收录该词条,侧面印证其生僻性。研究或引用时,建议优先依据《汉语大词典》《辞源》等权威辞书,并注意语境的历史性。

网络扩展解释

“鞭板”是古代礼制中的特定器物组合,主要包含以下含义及背景:

一、基本释义

鞭板(拼音:biān bǎn)由马鞭和手板组成,是古代文武官员面见上级时的礼仪用具。具体分工为:

二、历史出处

该词最早见于《梁书·韦粲传》,记载裴之高因不满职位安排而提到“何须我复鞭板”,侧面印证了其礼仪功能。另《陈书·虞寄传》也提及官员拜访时“释鞭板”以示尊重。

三、其他解释辨析

部分非权威资料(如)称其为成语,形容“愤怒神情”,但此说法缺乏古籍佐证,可能为现代误用或引申义,需谨慎参考。

四、总结

“鞭板”核心含义聚焦于古代官场礼仪,反映了文武官员的职责分化与等级制度。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梁书》《陈书》等原始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哀惜柏油马路暴光剥取擘钱彩釉产儿持质逮革大罗氏蛋白登延抵官顿功多宝槅泛观坟仓海人和铃讲演熸亡季材吉当当经堂急煞橘颂栲掠坷坎苦夏梁子连花莽古歹母道男相鸟贼跑马曲木几忍得住日久天长戎骑冗浊山梨盛唐沈迷实边霜蹊鼠肚鸡肠水裩恕实疏奏岁阳嵬岸未沫违阻我们无住相蒸小秋獬豸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