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错误地记载。 前蜀 杜光庭 《前嘉州团练使司空王宗玠本命词》:“又恐往世罪瑕,幽关詿注。”
“诖注”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guà zhù,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解释如下:
基本含义
“诖注”指错误地记载。该词由“诖”和“注”组合而成:
语境延伸
在文献中,“诖注”多用于描述因失误或误导导致的记载错误,可能涉及对历史事件、人物事迹的不实记录。
如需进一步了解“诖”的详细释义(如欺骗、贻误等义项),可参考《广雅》《史记》等文献。
“诖注”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对文字或句子进行详细解释或解读的注释。
诖注的拆分部首是讠(讠为“言”的旁边一点,表示与语言相关的意思),部首的位置在左边。诖注总共由12个笔画组成。
“诖注”一词最早出现在《说文解字》中,属于古代汉字的用法。它的包含义受到了古代注家和解说家的关注,并且被广泛应用于文学、历史、经典等领域。
在繁体字中,诖注的写法为「詁註」。
在古代汉字中,“诖注”有着不同的写法,比如“詁注”、“誑註”等,但在现代汉字的标准写法中,“诖注”成为被广泛接受和使用的写法。
1. 这本书的诖注非常详细,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了原文的意思。
2. 我们需要对这段古文进行诖注,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含义。
相关的组词:
诖字(guài zì):指用于详细解释或解读的文字。
注解(zhù jiě):指对文字或句子进行解释的说明。
诠释(quán shì):指通过解释和注解来阐明事物的真正意义。
近义词:
注释(zhù shì):指对文本进行详细注解或解释的文字。
解释(jiě shì):指对文字或语言进行分析和说明的解释。
反义词:
简略(jiǎn lüè):指对文本进行简要或概括性的解释或说明。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