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隘口的意思、隘口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隘口的解释

[notch,mountain,pass] 狭窄的山口

详细解释

(1).险要的关隘。《三国演义》第七十回:“汝不听吾言,强要进兵,失了紧要隘口,却又来求救。”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崔猛》:“马恋驹奔驶, 申 从之。出一隘口, 申 灼火於绳,徧悬之,乃归。” 何长工 《开辟鄂东南》:“﹝ 黄山镇 ﹞只有两个隘口进出,地势十分险峻。”

(2).泛指狭窄的出口。 叶圣陶 《潘先生在难中》一:“一阵的拥挤, 潘先生 像在梦里似的,出了收票处的隘口。”

(3).古关隘名。参见“ 隘门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隘口(ài kǒu)是汉语中一个具有明确地理指向的复合名词,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1. 字义溯源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第七版)释义,“隘”指狭窄险要之地,“口”在此处特指通道或出入处。二字组合后,专指“山脉中狭窄险要的通道位置”,例如《三国志·魏书》中“据守隘口,以拒敌军”的军事描述,印证其地形特征。

  2. 地理特征

    中国社科院《地理学名词》将其定义为“两侧山体陡峭、通道狭窄的地形节点”,此类地形常见于川藏线二郎山、太行山井陉关等区域,具有易守难攻的军事价值。典型案例如《水经注》记载的“剑阁隘口”。

  3. 引申应用

    在文学作品中常作为象征意象,如沈从文《边城》描写湘西“茶峒隘口”既体现地理阻隔,又隐喻文化交流节点。该用法被《汉语修辞学大辞典》(复旦大学出版社)收录为“地缘符号”案例。

与“关隘”“险隘”等近义词相比,“隘口”更强调通道本身的狭窄属性,而“关隘”侧重防御设施,“险隘”偏重整体地形的险峻程度。这一辨析可见于《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中华书局修订版)的语义对比条目。

网络扩展解释

“隘口”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ài kǒu”,其核心含义指狭窄而险要的山口或关隘,常见于地形描述和军事防御场景。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释义

    • 地形特征:指两山之间狭窄的通道或险要的关口,如《三国演义》中提到“防守各处隘口”()。这类地形因易守难攻,常被用作军事要地()。
    • 构词解析:“隘”意为狭窄、险要,“口”指出入口,组合后强调地形的限制性与战略意义()。
  2. 应用与例句

    • 文学作品: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崔猛》中描述“出一隘口”,现代例句如“穿过隘口和丛林”()。
    • 军事防御:如“虎牢关”因地形险要被称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典型隘口()。
  3. 历史与地理关联

    • 北京的西山、军都山等地分布着明代军事隘口,如居庸关、八达岭,曾是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4. 近义词与扩展

    • 近义词:关口、要隘;反义词:平原、开阔地()。

总结来看,“隘口”不仅是地理术语,也承载着历史文化和文学意象,常用于形容自然险阻或战略要地。

别人正在浏览...

拔迥蚌酱半腰襃优悖虐辨学鼈饮碧碗场景毳锦错头大脚垫支蹀步叠翮对过憣然沸点高飞远集孤风古锦海上逐臭海峡黑红佳肴记里车金刀举目居舍恳告来临掠杀零丁洋令舍离任蟒身冥色茗汁末号赔不是谦道箝籋乾行寝阁青絇去就荣适收报机水彩画说空竦擢随波逐尘天钟调色板铁丝渟潆托叉勿忸于无所畏惮向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