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革面的意思、革面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革面的解释

(1).谓改变脸色或态度。《易·革》:“君子豹变,小人革面。” 王弼 注:“小人乐成则变面以顺上也。” 孔颖达 疏:“小人革面者,小人处之但能变其颜面容色顺上而已。” 晋 陆机 《汉高祖功臣颂》:“覩几蝉蜕,悟主革面。” 宋 司马光 《任守忠第三札子》:“往来革面,进退异辞。” 康有为 《上清帝第六书》:“令羣臣咸誓言上表,革面相从,于是国是定而议论一矣。”

(2).比喻彻底悔改。 晋 葛洪 《抱朴子·用刑》:“洗心而革面者,必若清波之涤轻尘。”《旧唐书·武宗纪》:“ 刘公直 、 安全庆 等各凭地险,屡抗王师,每肆悖言,罔怀革面。” 清 昭槤 《啸亭杂录·马壮节公》:“今相国以台司重臣,不能山险用奇,使彼畏威革面,惟知置酒高会,挞辱士卒,终将何物归报天子?” 柳亚子 《题夏内史集》诗:“鴟梟革面化鸞皇, 禹 甸 尧 封旧土疆。”

(3).用皮革做的面子。《魏书·乌洛侯传》:“乐有箜篌,木槽革面而施九弦。”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革面在汉语中主要有以下三层含义,均与"改变外在面貌"的核心概念相关:


一、基础释义:改变外在面貌

指通过外力改变物体表面的状态或外观。

例:《周礼·考工记》载"革面"指鞣制皮革使其表面光滑耐用,体现古代工艺对材料表层的改造。


二、深层内涵:彻底改过自新

核心用法:常与"洗心"连用为成语"洗心革面",强调由内而外的根本性转变。

权威解析:


三、现代延伸:社会行为与身份转变

在社会科学中引申为个体或群体主动改变行为模式、社会形象以适应新环境。

例:社会学研究提及"犯罪者通过革面行为重建社会认同"(《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结语

"革面"从具体的皮革工艺术语,演变为承载中华文化中"自我革新"精神的核心词汇,其语义演变体现了汉语"由物及人"的认知逻辑。当代使用需区分其物理改造、道德重生、社会适应三层语境。


参考资料

  1.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革面"词条
  2. 《周易·革卦》释义(中华书局点校本)
  3. 王力《古代汉语》(中华书局)第四册词汇章
  4.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

网络扩展解释

“革面”一词的含义可从以下角度综合解析:

一、基本含义 指改变外貌或态度,常用于形容彻底悔改或焕然一新的状态()。

二、详细解释

  1. 表层含义
    原指用皮革制成的物品表面,如《魏书·乌洛侯传》中提到的“木槽革面”()。

  2. 比喻意义

    • 改变态度:出自《易经·革卦》“小人革面”,指普通人改变表情以顺应上位者()。
    • 彻底悔改:如晋代葛洪《抱朴子》中“洗心而革面”,强调内心的转变()。

三、使用场景
现代多用于描述人物或事物的显著变化,例如“企业革面后焕发新生”()。古典文献中常见于政治或道德语境,如宋代司马光《任守忠第三札子》中的“往来革面”()。

四、补充说明
需注意,“革面”也是统一企业旗下品牌名称(),但在文学或日常用语中多取上述引申义。

别人正在浏览...

阿戎白鹳备究辨惑辩证法并骛碧纱鬯酒承权丞掾雏发出头露面到大来點比雕目狄鞮定僧帝猷断机番阵奋袂公壻公孙光子闺衽回纹火鈎骄阳絜诚击戛金魁星酒琖考辞鲙鲙狂肆琅琳连势凌灾柳泣花啼髦士美新弭髦末风劘上攀龙附凤平吉僻时铅擿清贫如洗遒人趣利升中慎戒兽心人面桃花醋铁市涂白物识显箸小雏